> 扶貧

廣西:打好幫扶組合拳 助殘脫貧奔小康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身,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西聚焦“結對幫扶+産業扶貧+集中托養”模式,打出精準“組合拳”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摘帽。2020年,廣西殘疾人脫貧攻堅也連戰連捷,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據統計,廣西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42.7萬人,截至2019年底,已脫貧38.72萬人,貧困殘疾人脫貧率為90.6%。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通過實施“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等六大助殘脫貧工程,共幫扶貧困殘疾人約40萬人次;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截至今年8月,共有108.55萬殘疾人享受“兩項補貼”。廣西提高低保保障標準,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297元。粵桂殘疾人扶貧協作工作也取得成效,廣東省殘聯、幫扶市縣殘聯共投入1392萬元援建廣西助殘項目,幫扶6000多名殘疾人。

結對幫扶,搭建黨群“連心橋”

家住桂林市興安縣南源村的蔡得濤,是一名肢體殘疾人。先前,蔡得濤一家五口人守著幾畝田地度日,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南源村村支書張徵平與蔡得濤結成了幫扶對子,從此,張徵平成了蔡得濤家的“常客”。

2019年,張徵平積極與興安縣殘聯對接,將蔡得濤列為了扶貧基地項目幫扶對象,蔡得濤免費獲得50隻肉鵝苗。“老蔡,這回咱們可要抓住機會,好好打一場翻身仗啊!”張徵平一邊鼓勵他,一邊又自掏腰包購買了150隻肉鵝苗和80隻土雞送到了蔡家。張徵平經常請技術專家到府給蔡得濤提供技術服務,還動員他參加縣殘聯舉辦的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2019年底,蔡得濤養殖成功,家庭年純收入達到4萬多元。

2020年,廣西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第三期黨員扶殘溫暖同行項目,這是廣西黨員“一對一”結對幫扶殘疾人工作第十個年頭。該工程創新了項目、技術、資訊、資金“四個到戶到人”和“一戶一策、能人幫扶”的扶持機制,確保扶貧對象能夠得到直接有效的幫扶,生活水準和生産能力得到明提高。2016—2020年,廣西投入6130萬元,組織全區基層村黨支部扶持8.6萬戶以上的貧困殘疾人家庭發展生産。

産業幫扶,扶貧扶智又扶志

在廣西上林縣,殘疾人韋忠勇説曾經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夠掌握一門養殖技術,通過養殖業順利脫貧,並且成為養殖合作社的老闆,帶領村裏殘疾人脫貧致富。

韋忠勇在2014年初,憑著一股幹勁和勇氣,開始養殖黑山羊,但因為沒有養殖技術,創業之路闖得頭破血流。在上林縣殘聯的動員下,他參加多期養殖技能培訓。上林縣殘聯還將他列為就業創業扶持對象和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扶持對象。有了過硬的養殖技術後,韋忠勇成功創辦了養羊、養牛兩個養殖合作社,還帶領村裏34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實現脫貧。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廣西各地根據當地主導産業和殘疾人發展實際需要,大力開展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創建“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提高殘疾人“造血”能力,為“扶志、扶智”打通了“綠色通道”。

廣西殘聯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依託各地特色産業,通過嚴格篩選項目和基地、抓好基地規範化建設、落實基地保障經費三個步驟,精準打造的品牌項目。目前,廣西共建設“陽光助殘扶貧基地”116個,安置殘疾人就業3347人,輻射帶動殘疾人15721人。基地分為集中勞動型、分散輻射帶動型和複合型三種類型,主要産業包括種果樹、花卉、養蠶、養豬、養雞鴨等。

集中托養,釋放家庭勞動力

今年8月24日,北海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正式投入試運營,首批簽訂托養協議的19名殘疾人住進托養中心。

該中心按照規範化托養服務標準設計,設有餐廳、殘疾人護理用房、書畫室和棋牌室、體育運動室、理療室、心理干預室、音樂放鬆室、輔助性就業訓練室、語言功能訓練室及各種康復訓練用房,配置了監控、呼叫求助系統等服務設施。今年27歲的小袁在姐姐的陪伴下來到托養中心,看到托養中心環境、管理以及專業的康復護理服務後,姐姐放心的説:“我們家以為妹妹一輩子都要待在家裏,需要家人照顧。現在妹妹在托養中心入托了,可以讓我們家人安心工作了。”

北海市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照護模式被推廣到全廣西;廣西全力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全覆蓋,釋放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勞動力。“十三五”以來,廣西大力實施“陽光家園計劃”項目,中央、自治區本級投入資金2.19億元,為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15.31萬人次提供集中托養、日間照料和居家托養服務。

此外,廣西積極實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十三五”以來,投入2億元專項經費,為5萬名貧困殘疾人實施了家庭無障礙改造,解決貧困殘疾人洗澡、上廁所、做飯、戶內活動和出行等日常生活困難,滿足他們生活和出行的基本需求,有力地促進了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廣西:打好幫扶組合拳 助殘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