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東探索保護大灣區自然屏障

經生態修復,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已達98%以上

清晨第一縷陽光照進南嶺大山時,“80後”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周水金已經走在巡山路上。

“廣東即將進入森林特別防護期,我得更加細緻工作。”周水金是一名“林三代”。1987年出生的他有著逾10年的護林經驗。在他看來,南嶺是他的家,守護這座青山是職責的延續。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5.84萬公頃,是廣東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著人們保護意識的提高、護林機制的完善,目前這片保護區保育良好。在地球上同緯度的地區,擁有大片原始森林的山脈,僅南嶺一座。整個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已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自然屏障。

生態修復原始森林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902米至202米,相對高差1700米,是廣東海拔最高、相對高差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這裡地跨三個氣候帶,保存了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帶譜。業內專家認為,南嶺森林的美在於多樣美、原生美、珍稀美和完整美。

多樣美是指保護區的生物資源多樣。據統計,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野生高等植物287科1262屬3890種,是廣東省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廣東省最大的生物物種基因庫。

原生美即保護區是廣東省內原生性闊葉林集中保存地,護區境內分佈有國內連片面積最大的原生華南五針松與長苞鐵杉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還有原生的中山山地常綠闊葉林、山頂常綠闊葉苔蘚矮曲林等林種。

珍稀美源於保護區內的植物物種起源古老,尤其是孑遺植物、中國特有植物的種群數量較多,部分物種的種群規模較大,珍稀瀕危植物種數超過廣東省珍稀瀕危植物總種數的一半,是廣東保存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數量最多的保護區。

完整美則因上述所講的海拔最高、相對高差最大,保存了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帶譜系列。

正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在2008年年初的一場雨雪冰凍災害中,它構成了南下冷空氣的天然屏障,保證了南嶺以南的廣大地區未受雨雪冰凍災害侵襲,但是這片森林卻遭受了極大的破壞。

面對災情,廣東省乳陽林場動員當地政府、林業局(林場)及社區協助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先後建立起“南嶺森林生態站”“中國林科院廣東南嶺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和“南嶺生態綜合試驗站”,通過科學的監測和研究,掌握災後森林、生態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狀況,為保護區開展生態修復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參考。可以説,修復工作的推進,幫助南嶺森林恢復了勃勃生機。

合力提高保護意識

但要維持南嶺的生態環境,僅靠傳統的力量是不夠的。更先進的技術、更科學的機制,正在築牢廣東的自然屏障。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朝明介紹,在認識到傳統的人力管護不可行後,保護區引進了先進的網格化智慧巡護系統,對保護區實行網格化的管理。

整個保護區被設計成35個網格,187條巡護路線,226個打卡點。每個護林員都有一台巡護的手機,每次巡護都有詳細的記錄。“我們做到了區內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盡其責。”張朝明説。

護林員黃劍華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巡護路線,説每天巡護一個來回要走8公里山路,十年間,同樣的路線,他走了近2萬公里。

在周水金看來,南嶺的保護還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作為護林員,他們也在努力提升附近村民保護森林的意識。一有時間,周水金便會到村裏,用大喇叭播放護林知識、發放宣傳冊。“如今森林保護的制度和隊伍愈加健全,上山偷盜砍伐樹木的行為非常少見。”

在共同努力下,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得到了廣泛認可,保護區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環境條件也為自然教育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19年保護區獲評“廣東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稱號。

多年來,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一系列以亞熱帶森林為主題的自然教育活動,如夏(冬)令營、森林營、自然營、親子營等,讓大家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學習到了森林中的科普知識,從初識自然到熱愛自然,這一過程也提升了公眾對森林的保護意識。

“南嶺會越來越美。”張朝明説,未來將加快現代化、資訊化建設,探索和積極推進生態修復,打造全國示範生態文明區和示範自然保護區。

南方日報記者 黃鴻基 黃進 通訊員 林蔭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廣東探索保護大灣區自然屏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