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支出實現“兩個只增不減”
2016—2019年,廣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從2318.47億元增加到3210.51億元,佔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17%—18%,連續三年實現“兩個只增不減”——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這是筆者近日從省財政廳了解到的數據。
近年來,廣東省財政健全完善財政教育經費保障體系,統籌財力優先保障基礎教育投入,強化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管理,支援解決制約基礎教育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助推形成有利於高品質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2019年,國家督查組對廣東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實地督查時,對教育投入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召開財政教育投入工作座談會,選取廣東作為優秀代表交流發言。
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
生均撥款6000—19500元
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全省各級財政部門通過創新使用債券資金、充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吸引社會資金等方式,拓寬教育資金來源渠道,統籌各方財力,逐漸形成一般公共預算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渠道積極籌措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全力保障基礎教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
其中,2016—2019年基礎教育支出從1331.37億元增加到1857.57億元,年均增長11.74%,高於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年均增長率0.28個百分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支出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24.44%、11.1%、11.43%。今年1—7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1872.37億元,其中基礎教育支出1044.82億元。
與此同時,全方位構築財政保障體系,夯實教育長遠發展基礎。省財政建立覆蓋全學階的生均撥款制度,動態調整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學前和普通高中生均撥款最低標準,對不同類型義務教育階段的殘疾學生實行6000—19500元不等的生均撥款標準。
建立“覆蓋面廣、精準度高”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貧困學生給予生活費補助、免學費、助學金等資助,對廣東全日制就讀的建檔立卡學生,實施免學雜費和生活費補助,通過應助盡助確保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輟學。
落實義務教育(含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兩相當”,實行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生活補助、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和公費定向培養中小學教師等政策,千方百計保障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促進教師資源均衡佈局。瞄準薄弱環節,設立“強師工程”“創強工程”“推進教育現代化”等專項資金,分階段重點補齊短板,提升基礎教育品質。
下放具體項目審批權
提高財政教育資金使用效益
針對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受教育人口多、隨遷子女多的省情,省財政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對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困難縣、少數民族地區縣給予重點傾斜,其中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等5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對老少“三區”的轉移支付比例達到100%。
對學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撥款,率先按分擔比例給予欠發達地區市縣財政支援,幫助建立穩定的生均撥款制度。2020年6月,推動出臺廣東教育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進一步明確省與市縣教育事權與支出責任,提高省級財政負擔比例,為各級政府落實教育經費保障責任提供重要制度支撐。
省財政對省級教育資金安排重點項目開展“雙監控”和事後績效評價,及時反饋項目存在的突出問題,督促部門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意識,加快項目資金支出進度。同時,以預算管理改革牽引帶動財政教育資金“放管服”改革,省級教育經費預算實行盤子管理,編制滾動預算,充分賦予教育部門自主權和靈活性。率先採取“大專項+任務清單”的切塊下達模式,將專項資金安排給地市和省屬學校,通過下放具體項目審批權,調動市縣和教育主管部門謀劃推動基礎教育的積極性,提高財政教育資金使用效益。(記者 黃敘浩 通訊員 岳才軒)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