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西安硬科技峰會點燃人工智慧熱潮,行業領袖帶你“撥開迷霧看未來”!

從2017年人工智慧技術改革開始,誕生60餘年的人工智慧開啟了“第三次浪潮”。短短兩三年裏,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挖掘……人工智慧的威力已經溢出高校科研的範疇,開始在安防、金融、零售等場景發揮威力。

經歷了“商業落地元年”後,人工智慧正逐步邁向大規模商用,頭部公司也開始兌現其投資價值。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其市值一度從發行定價的200多億飆升至千億元;“AI四小龍”中的商湯、曠視和雲從,均有登陸二級市場的計劃。

隨著“新基建”走向落地,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將成為建設的重點。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將為人工智慧帶來哪些新的落地機遇?普通用戶又會在哪些應用場景中體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改變?

2020年9月15日-17日,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將於西安正式舉行。人工智慧領袖峰會是本次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的議程之一。知名人工智慧行業的專家、企業家將匯聚一堂,探討AI技術的未來發展和落地機遇。作為硬科技的組成部分之一,AI將如何成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引擎和動能。

追趕第三次浪潮,人工智慧大規模商業落地在即

2016年3月,Google旗下公司DeepMind研發的人工智慧機器人AlphaGo以4:1的比分擊敗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利用深度學習技術,AlphaGo能通過合適的矩陣數量,多層組織連結在一起,形成類似生物神經大腦的工作機理。

一時間,人工智慧超越人類的話題不斷升溫,其商業化前景被普遍看好。在深度學習技術的加持之下,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應用的準確度大幅提升,已經在安防、金融等場景初顯身手。

三年過去了,經歷了2017年“人工智慧應用元年”後,人們期待的大規模商用仍未到來。在這一波浪潮中,人工智慧究竟有著光明的商業化前景,抑或是就此退潮?

答案應該是前者。對比第一波浪潮時的“圖靈測試”和第二波浪潮的“語音識別”,目前的人工智慧已經具備一定自主判斷的能力,不再需要人類幫助其“窮盡”所有可能性。正是因為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人工智慧才能發揮算力優勢,在效率上超過人,進而進入應用場景,實現商業價值。

隨著“新基建”的大幕徐徐拉開,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通信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各個設備終端的連接將越來越緊密,人工智慧也將有更多的入口接觸到用戶。2020年極有可能成為人工智慧在中國大規模商業落地的元年。

聚首“硬科技之都”西安,硬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硬科技是指在人工智慧、航空航太、生物技術、光電晶片、資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等領域中,以自主研發為主,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創技術。

作為“硬科技之都”的西安,不僅是全國科教和軍工資源的聚集地,而且也是新技術的弄潮兒。在人工智慧領域,西安在智慧感知處理、智慧交互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研發基礎和人才優勢。

2020年1月,西安成功申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4月,包括“視覺資訊處理與應用”“無人機系統”“智慧感知與圖像理解”“智慧車聯網”“人工智慧多學科交叉融合”“普惠AI”在內的6個首批 “西安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正式掛牌,人工智慧産業生態建設如火如荼。

除了政策支援、生態建設外,從事人工智慧等硬科技的新興企業在科創板設立後得以試水資本市場,加速硬科技商業落地進程。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支援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強化資訊披露,合理引導預期,加強監管。

當年9月,西安市就印發了《西安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型企業科創板上市扶持政策》,對科創板上市的硬科技企業予以扶持和獎勵。伴隨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西安培育硬科技企業的土壤將更加肥沃。

本次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聚焦“硬科技推動高品質發展”,探討“硬科技原始創新”“硬科技資本融合”和“硬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者和企業家將在人工智慧領袖峰會上探討AI技術的發展和商業落地。

不管是“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還是積極籌備上市的商湯、曠視和雲從,都將為人工智慧的大規模商業落地提速。在全球經濟下行,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的大背景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硬科技有望突破經濟增長瓶頸,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安硬科技峰會點燃人工智慧熱潮,行業領袖帶你“撥開迷霧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