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陜西韓城人把椒客當親戚
在陜西渭南韓城市,椒客是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就像候鳥一樣,每年花椒熟了的時候,就從四面八方來到韓城,幫當地椒農採摘花椒。
路邊小憩的椒客(本文圖片由陜西日報提供)
韓城是全國最大的花椒産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林足足有40萬畝。花椒每年集中在8月進入成熟期,沒有10萬椒客來幫忙搶收搶摘,這麼多的花椒在短短一個月裏壓根收不回來。
所以,對韓城的椒農來説,能不能把豐收了的花椒收回來變成錢,全看有沒有椒客幫忙。芝陽鎮張坡村的趙東陽對此深有體會。他家有10畝花椒,年産花椒2000公斤左右。2014年,由於雇不到椒客,他家溝坡地裏的3畝花椒因為不能及時採摘,全部自動脫落,讓他白白損失了2萬多元。從那以後,每年趕花椒成熟前,他都要提早動手,到處聯繫椒客。幾年下來,他給自己固定了10多名外地椒客。時間久了,他們相處得非常融洽,關係親熱得就跟親戚一樣。逢年過節,他都不忘給這些椒客發慰問短信。
採摘好的花椒
每年8月,只要到韓城的椒鄉轉轉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摘椒的人都是年年來韓城的老椒客,而且年年都是固定的“老東家”。用他們的話説,椒農跟椒客已經成了“親戚”。8月10日,陜西合陽縣黑池鎮的張小雁撂下手頭的活兒,跟著同村的薛姐就往韓城趕。薛姐説:“‘老東家’打電話説花椒熟了,等著她們趕緊去摘呢!村裏的幾個老姐妹知道節令不等人,都跟張小雁一樣,把家裏一安頓,一下汽車就鑽進了花椒地。”連續的高溫天氣,令人悶熱難耐。可薛姐她們就這樣忍受著高溫,在頭上裹一條濕毛巾、身穿長袖、手戴厚手套,一刻不停地忙碌著。
別看薛姐身材瘦小,人卻精神得不得了。這已經是她第五年來芝陽採摘花椒了。她一邊探出上半身夠樹上邊的枝條,一邊轉頭對記者説:“我們和主家都很熟了,他們管吃管住。我們住的房子有空調,晚上還能洗澡,條件好著呢!摘一斤花椒畢竟要掙人家兩塊五呢,累點不算啥!”
椒客裹一條濕毛巾、身穿長袖,忍受著高溫採摘花椒
據了解,來韓城採摘花椒的椒客,大部分是來自周邊縣市的村民,遠一點的還有商洛和湖北的人。韓城市政府為了在花椒成熟期招引來更多的椒客,這些年來也想了好多辦法,聯絡了好多勞務部門,投放了許多勞務廣告,還在車站和交通路口設立了椒客接待站,盡可能多地為椒客們提供服務和幫助。來自商洛丹鳳的椒客沈福根説,雇他們的椒農都很好,不但給他們報銷路費,及時兌付勞務費,而且生活上對他們照顧有加,每天變著花樣改善伙食。
椒農採摘花椒
芝陽鎮趙峰村村民申根樁,雇了9名蒲城椒客。這9人已經連續6年幫他摘椒了。“多虧了這幾個兄弟姐妹,要不,我家的10畝花椒哪能保證年年都顆粒歸倉呢!”申根樁説,“這些人跟我的關係真是好得跟親戚一樣,我一個電話過去,這些人二話不説,立馬就趕了過來。”
今年的市場不太好,花椒價比往年掉了三成多,可申根樁給椒客的摘椒價卻沒有降,依舊保持著去年每公斤5元的標準。他説:“市場不好也是運氣不好,我吃點虧無所謂,不能虧了下苦的椒客。眼光得放遠些,明年還得指靠這些椒客繼續來幫忙哩!”
記者採訪的時候,剛好碰上這9名蒲城椒客從地裏回來,他們個個手提肩背,滿載而歸。新摘的花椒攤曬在大門口,就像紅毯和一地的瑪瑙,空氣裏更是瀰漫著濃濃的椒香。一個叫三平的小夥子,一邊攤晾著剛剛摘回的花椒,一邊誇著申根樁:“申哥這人好得很,做事大氣,待我們就像哥們一樣,好吃好住不説,隔三岔五還給酒喝呢!前兩天下雨,進不了地,幹不了活兒,他就讓我們待在家裏改善生活,想吃啥做啥,缺啥他去超市買啥,豪爽得很!”
聽了誇獎,老申還有些不好意思,連忙打斷三平的話:“我為啥對你們好哩,還不是因為你們對我好嘛!不是你們年年來幫我,就憑我跟我老婆這4隻手,能把三四千斤花椒弄回來?我們韓城椒農這些年能掙錢,其實有一半功勞都是你們的!”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陜西韓城人把椒客當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