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渭南市大荔縣:“天下第一倉”迎來新機遇

編者按: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陜西省委網信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陜’耀小康路 放歌讚三秦”——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暨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陜西分站賽,旨在深度挖掘、全面展現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進程中涌現出的積極探索、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傳遞陜西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本次活動渭南段由渭南市委網信辦、中國網資訊中心和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

提及糧倉,我們的記憶總會回到舊時,尤其是在饑荒與戰爭年代,糧倉儲糧備荒的意義更加重大。8月27日下午,“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採訪團一行來到渭南市大荔縣百年糧倉——豐圖義倉,探尋“義倉”的發展脈絡。

圖片1

“100多年來,豐圖義倉一直承載著儲糧功能,如今更是承擔著儲存中央儲備糧的重任,是國內唯一保存完好且仍在儲糧的清代糧倉。”豐圖義倉講解員任寧告訴採訪團,該倉是一座倉城合一的城堡式建築,分外城和內城,兼具防禦和儲糧雙重功能。

豐圖義倉位於大荔縣朝邑鎮,始建於1882年,1885年建成,由時任清朝東閣大學士的閻敬銘倡議修建,該倉建立初衷是為了抵抗自然災害,以豐補欠,曾被慈禧太后朱批為“天下第一倉”。

圖片2

“當年閻敬銘將豐圖義倉建於此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任寧説,此處地勢險要,東、南、北三面是懸崖絕壁,在軍事上佔據了有利位置,同時大環境上具備通風、乾燥的條件,適宜糧食儲存。

據了解,豐圖義倉向東連接著黃河灘的萬頃良田,向西有八百里秦川風光,北面與宋代的岱祠岑樓、唐代的金龍高塔遙遙相望,向南臨近五嶽之一的華山。兼具軍事、儲糧、文旅等功能于一身的豐圖義倉如今已成為大荔的重要地標之一。

圖片3

截至目前,大荔縣在豐圖義倉先後建成了糧食歷史文化展室、閻敬銘紀念館、糧食品種器具展室和糧食票證展室等九個展室(館),修復了位於北倉頂的朱文公祠。中、省、市、縣各級部門在此建立了8個教育實踐基地。豐圖義倉日漸成為大荔農業文化展示的新窗口、大荔旅遊的新品牌、大荔産業融合發展的新典範。

大荔縣文旅局副局長陳文娟表示,近年來,隨著大荔縣積極實施“旅遊旺縣”發展戰略,樹立“1+”思路,全縣建成A級景區9個,省級旅遊名鎮3個,省級旅遊示範村4個,榮獲“陜西省旅遊示範縣”稱號,全域旅遊得到大幅度提升。

圖片4

“千年河西地,關中米糧倉,美麗大荔歡迎您。”陳文娟説,大荔將依託豐圖義倉、黃河濕地風景區、沙苑文化遺址等,打造大荔特有的黃河文化旅遊符號,探索文旅融合助力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子。(董旭葉)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