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昂揚姿態書寫改革開放新篇(評論員觀察)
深圳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績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走得通、走得快、走得好
面向未來,深圳要朝著高品質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奮力拼搏
行駛在25.6公里長的深南大道,猶如穿梭在一條時光長廊,兩邊閃過深圳經濟特區40年巨變的記憶與故事。從羅湖國貿大廈拔地而起,到福田華強北的人潮涌動;從南山科技園的崛起,到前海合作區的擴容,這條貫穿東西的“深圳第一路”以日新月異的蛻變,勾勒出40年深圳轉型升級的奔騰浪潮,也微縮著一段高歌猛進的城市發展史。光陰荏苒,昭示著這樣的信念: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回首1979年,南海之濱,虎崖山下,蛇口一聲炮響,深圳發展的新篇章由此開啟。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經濟特區,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特區人在解放思想中衝破束縛,在改革實踐中與時俱進革新觀念,孕育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敢於冒險、崇尚創新、追求成功、寬容失敗”等觀念,對當時全國範圍內的思想解放産生了重要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大突破。40年來,深圳在激情燃燒的改革開放進程中闖出千余項全國“第一”。從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建立第一個出口工業區等,到近年的應屆畢業生落戶“秒批”、智慧財産權保護改革、“前海模式”的制度首創等,一批批制度改革的“深圳創新”走向全國,以“一子突破”激發“全盤皆活”,以“一馬當先”催動“萬馬奔騰”。可以説,在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深圳一直站在時代的潮頭。
歷史選擇了深圳,深圳也無愧於歷史。曾以“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創造奇跡的深圳人,今天津津樂道的是“三天一項制度”“一天51件發明專利”。從“科技荒漠”到“創新綠洲”,從“人才洼地”到“人才高地”,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産生13.5億元GDP,單位産出能耗水耗全國最低,擁有全國第一的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2%……正如英國《經濟學人》評價,在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中,“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跡’。”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到世界聚焦的“大都市”,深圳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績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走得通、走得快、走得好。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圳有著新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兩次親臨深圳視察指導,多次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圳堅持改革開放,前行腳步分外鏗鏘,不斷創寫發展新篇。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還需牢牢堅守改革開放的根與魂,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整合、協同高效上來;要朝著高品質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奮力拼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需要持續釋放能量。深圳市委大院門前的孺子牛,埋頭奮蹄;深圳博物館老館前“闖”的巨人雕塑,撐開大門跨步向前。40年來,一顆顆創新種子的播撒,一個個發展奇跡的誕生,無不源於一代代建設者甘當“拓荒牛”、敢於“吃螃蟹”的精神與行動。展望未來,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敢闖善創的深圳人依然要賡續“殺出一條血路”的豪邁氣魄,聚精會神幹事創業,共創全球標桿性城市。
40年風雷激蕩,時代洪流、國家宏願、歷史選擇,再一次於深圳灣畔交匯。風雨無阻向前進,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深圳有信心、也有能力,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貢獻、書寫新篇章。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以更昂揚姿態書寫改革開放新篇(評論員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