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幫”人也要“扶”村

3月份以後,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轄區內,吉元村、磨子橋、王家堡三個村裏迎來了“社區工廠”,社區工廠裏的工作很好上手,以加工床單、被罩、枕套等為主,縫紉機基本家家都有,還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手把手地指導。付出也與收穫成正比,按件計費,多勞多得,中午有休息,來去也相對自由。村裏的婦女們爭相報名,都為能擁有這份能上班但不耽誤照顧家庭的工作而開心。

社區工廠進了村 婦女們能上班能顧家

3月份以後,涇河新城涇幹街道吉元村的村頭出現了一番忙碌的景象,一座佔地120平米的工廠拔地而起,一台台機器被運送至此,村幹部一家家傳遞出要招聘的資訊。短短一個月後,一家名為“涇河新城百年新業吉元村扶貧社區工廠”正式落成,20多名村裏的婦女接受7天的培訓後,正式上崗。每天上午8點30,社區工廠外停了一排電動車,場內不聞人語,整齊的機杼聲連綿不斷。

早年間,村子附近開過服裝廠,村裏不少人對縫紉機並不陌生,經過一星期的培訓,她們掌握了酒店、幼兒園等床上用品的縫紉技術。在社區工廠上班的都是50歲以上的婦女,她們幾乎因多年顧家,年紀偏大,無法外出。

“確實沒想到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有一份這麼自由的工作,離家還這麼近。” 武文利是在村幹部介紹了工作內容及招工條件後就立即報名,“娃們都在外打工,孫子在村裏上幼兒園,我現在每天把孫子送完後來這上班,中午回去做頓飯還能休息一會兒,下午接著上班到孫子放學。”與武文利同時上班的20多名工人情況都差不多。

社區工廠能進村,村支書韓寧國和其他村幹部鉚足了幹勁。“通過管委會得知有企業要在村裏建區工廠,我們立即開會進行分工,如何跟企業溝通我們村的優勢?工廠選在什麼地方?村裏目前有哪些勞動力適合這份工作……”因曾有服裝廠優勢,加上方案週全,吉元村很快成為社區工廠建設場地之一。

從幫人到扶村 “社區工廠”振興鄉村

此次被選定建設社區工廠的共有涉貧村吉元村、磨子橋、王家堡三個村,是涇河新城和轄區企業陜西百年新業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年新業)共同建設起來的。為涉貧村的整體發展考慮,也為了讓更多村民增加收入,經過不斷探索和實際考察,涇河新城扶貧辦和百年新業將社區工廠開進涉貧村。

早在2018年,百年新業就已經著手實施社區工作的做法,將機器送到無法外出工作的貧困戶家中,涇河新城涇幹街道辦雙趙村59歲的張雪亮就是受益人之一。從2019年12月份,機器送到家後,僅僅半年,張雪亮不僅收入增加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7月7日,在家見到她時,她身著白色短袖,頭髮梳得整齊,不斷笑著介紹現狀得到了極大得改變。“村裏人很多人看我在家就能掙錢,好多人叫我幫忙打聽她們能不能也有這種機會呢。”張雪亮笑著説。

百年新業總經理吳玉芬勵志將公司紮根在此,除了員工不斷本地化以外,早在2017年涇河新城打響脫貧攻堅戰時,她就積極響應為有工作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從為貧困戶個人提供就業崗位,到機器下戶,到現在在周邊村子開起來的社區工廠,我們幫扶的對象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大。”今年百年新業本就面臨疫情帶來的銷路困擾,但為了讓三個村裏的社區工廠正常運轉,考慮到批發床上用品內芯費用不菲,吳玉芬在公司裏開了一條生産線。“這條生産線主要生産床上用品的內芯,專門為三個社區工廠而開,配合他們加工出來的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整套銷售。”

在百年新業的工廠裏,那條專為三個社區工廠新開的“扶貧生産線”現代化的機械不停地運作、轟鳴著,大堆大堆的棉花經過一道道設定的程式成為被芯、褥芯;磨子橋村和吉元村社區工廠已投入使用,幾十台機器同時發出的機杼聲傳出很遠,村民們神情專注地忙著手頭的活兒。王家堡經過培訓的數十名村民已熟練地掌握了縫紉技巧,社區工廠廠房正在做最後的裝修。(陽光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