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陜西鎮巴青水:小小苗菇撐起“致富夢”

陜西鎮巴,青水河畔,一座座新建的吊腳樓交錯掩映,一個個白色的大棚橫臥在山環水抱之中。大棚裏一群身著苗族服飾的女子正在有條不紊的採摘香菇。青水鎮黨委書記王定學指著筐子説:“這就是路上我給你們説的苗菇,不是苗家姑娘的姑,是苗家姑娘種植的香菇。”

青水鎮位於漢中市鎮巴縣城西北方,“青水以北再無苗族”,這裡是中國最北苗族聚集地。2014年10月青水鎮朱家嶺苗民新村被國家民委、財政部聯合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然而這裡也是陜西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微信截圖_20200807103258

瓊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香菇園

為了進一步穩定村集體經濟,使貧困戶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充分挖掘當地資源,更好助推鄉村振興,青水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地土壤肥沃、海拔高、陽光充足的地理環境特點和“中國最北苗鄉”的美譽,用心打造苗鄉文化、旅遊産業、小小“苗菇”,傾心助力青水特色産業發展。

“瓊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解決了169人務工,其中貧困戶佔87人,2020年預計帶動140余戶貧困戶,到目前為止已經帶動了73戶貧困戶,收入達到3700元以上。”鎮巴縣青水鎮黨委書記王定學説。

香菇栽培是勞動密集性的産業,為了更好的帶動當地的貧困戶,瓊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2019年底開始採取自己製作菌棒的方式,共生産了30.4萬袋袋料香菇,同時帶動80余名貧困戶在廠裏務工。公司還設立了扶貧特崗,專門解決特殊人群的就業問題,家住朱家嶺村的甘國治和郭坪村的王福清都是往年在外務工受傷導致重度殘疾,失去了勞動力,公司將這樣的貧困戶吸納進來,專門從事挑揀分選和分裝産品的作業,給重度殘疾人解決了就業難題。2019年瓊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市人社局認定為市級就業扶貧基地。

微信截圖_20200807103307

瓊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瓊向記者介紹他們新出産的一批香菇

“公司預計在2020年底將新建10座大棚的層架,將規模擴大到40萬袋,年解決當地就業就能人數可增加到200多人。”瓊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瓊介紹。

“有經營能力的貧困戶自辦農家樂、採摘園;因病或喪失勞動能力致貧的貧困戶,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貧困戶帶扶持産業發展資金或土地參股分紅;因智障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採用‘勞動力﹢基地﹢合作社’的模式,貧困戶參與基地、合作社勞務務工,獲得薪酬。”青水鎮黨委書記王定學介紹不同類型的精準扶貧模式。

微信截圖_20200807103324

青水出産的“苗菇”

説到香菇種植園,王定學説,這算是扶貧路上的創新,原來香菇種植園的大棚歸屬兩個村子,其中一個深度貧困村在距離朱家嶺村19公里以外,叫丁木壩村。當初,幫扶單位給丁木壩村捐了20個大棚,但村子裏沒有一塊的平整土地,經各部門商議最後採取了“飛地”方式,把大棚建在朱家嶺村,朱家嶺村以土地入股,丁木壩村以大棚入股,種植公司投入一部分基金,獲得的分紅形成集體資金用於發展其他産業,幫扶貧困戶脫貧。瓊林公司以技術和市場優勢發揮主導作用。一顆小小的香菇,凝聚了脫貧攻堅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苗鄉是青水鎮獨特品牌,致力於特色苗文化研究、積極打造苗文化生態旅遊,深挖苗文化價值內核,以特色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青水鎮勢在必行。近年來青水累計投資450余萬元,按照苗族居住特點,在景區及集鎮裝飾房屋230余戶,裝飾面積3萬多平方米,古鎮雛形基本形成。同時還投資25萬元,為苗族群眾、個體工商戶、村組幹部採購了苗服,邀請貴州苗族老師舉辦了三期苗語、苗歌、苗舞、苗繡培訓班,420人次參訓。

苗漢群眾每天傍晚都會集中在苗漢幸福廣場跳廣場舞、苗族舞蹈,自編自演的《苗鄉情歌》情景劇、《請到巴山苗寨來》、《板凳舞》等歌舞,成功在電視臺播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讚譽和好評。“當年是真窮,房屋破舊,山路坎坷,家家戶戶窩在山溝溝裏,靠著一畝三分地過活。”一位正在苗漢幸福廣場跳舞的苗族大娘回憶起過去的日子感慨地説。

微信截圖_20200807103335

朱家嶺苗民新村

青水統一規劃的朱家嶺苗民新村坐落在群山之中,村裏的青水河清澈靈動,村莊乾淨整潔,老人們悠閒相聚,小孩一路歡聲笑語放學回家,一派生態宜居、生活幸福的景象。

“下一步我們將打響苗菇綠色品牌,擴大生産經營規模,延長産 業鏈,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把公司打造成我鎮帶貧益貧的龍頭企業!”青水鎮黨委書記王定學堅定地説。

依託豐富的苗鄉資源,傾力打造“苗菇”産業,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大踏步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李明琴 張煥軍)

來源:中國城市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陜西鎮巴青水:小小苗菇撐起“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