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産品銷路“跑”出來
現實中,産品與需求資訊不對稱,可能導致銷路打不開。有的産品很好,但找不到誠意買家;有的需求很大,但難尋優質産品。這樣的矛盾如何化解?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有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員——“鄉村買手”。他們走村入巷,遍訪優質農産品,對哪有好産品、何時上市、産量多少了然于胸,同時依託電商平臺等資源,及時精準地為農産品找到銷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訊不對稱問題。這一做法,引人思考。
打開銷路,先要轉變觀念,樹立“跑”的自覺。隨著時代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越來越快,但在産品與市場之間,依然存在著資訊錯位、溝通不暢等現象。也就是説,即便農産品品質再高、再優,如果沒有做好傳播,恐怕也很難找到好銷路、賣出好價格。在海南農村,規模農業較少,散戶經營較多,倘若不主動找尋市場,很難及時實現價值兌現。因此,要像“鄉村買手”一樣,牢固樹立市場及銷路意識,多一些主動找尋市場的創新、嘗試,努力把銷路跑出來。
暢通銷路,也要用心感知,突出“特”的優勢。眼下,“直播帶貨”勢頭漸起,不少明星、網紅、地方幹部紛紛出鏡,積極為農産品做推廣。這是為農産品打開銷路的好事,可是在具體操作中,這種帶貨方式也暴露了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主播對農産品不了解、産品品質難保證、售後服務跟不上,等等。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對所推農産品品質和特色缺乏深入細緻的了解。讓農産品銷售走得更遠,還得像“鄉村買手”那樣,多下一些笨功夫、實功夫,經過認真細緻的考察甄選,把真正的特色優質産品推廣開來。
農産品銷路問題,事關國計民生、産業轉型,影響著農村發展後勁。無論是“鄉村買手”,還是電商促銷,抑或“直播帶貨”,背後的農産品銷路,都是主動跑出來、找出來的。當然,打開銷路,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農産品的品質。為此,在優勝劣汰的銷售模式中,應當積極引導農戶轉變經營觀念、革新種植技術,培育更多優質農産品,努力在擴大銷路與提升品質之間形成良性迴圈。
拓寬視野、主動作為,在跑市場與找産品中打破資訊壁壘,實現農戶與市場的精準對接,就一定能夠打開農産品銷售的潛力空間,為“三農”發展帶來廣闊前景。
(摘編自7月23日《海南日報》,原題為《精準對接打開農産品銷售空間》)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把農産品銷路“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