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由負轉正 中國經濟將持續復蘇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經濟數據。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3.2%,由負轉正;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作穩步復蘇,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場預期總體向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提氣的數據,向好的態勢,進一步彰顯出我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進一步鼓舞起全社會的信心和幹勁。

放在國際坐標中,更能理解3.2%的增長著實難能可貴,由負轉正著實來之不易。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進一步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一些發達經濟體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國在二季度達到超預期的正向增速。越是經歷巨大衝擊,越是能檢驗成色、底色,越是能看見深層優勢、發展後勁。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嚴重衝擊,這一事實勝過千言萬語,足以展現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足以説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也不會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都由負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産投資降幅都大幅收窄……從趨勢看,二季度各項指標均呈現出邊際改善,為下半年經濟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疫情,為經濟復蘇創造必要條件。疫情防控期間,從財稅支援到金融支援,從發放消費券到托住中小企業,一系列宏觀政策密集出臺,為經濟復蘇提供了必要支撐。由此可見,由負轉正不是自然發生的,這背後是制度優勢在發揮作用,充分説明黨中央具有駕馭中國經濟的高超本領,能夠領導中國戰勝風險挑戰、實現奮鬥目標。

經濟發展,既要看總量數據,也要看結構數據;既要看基本面,也要看新變化。疫情防控期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遠端辦公、線上教育、智慧施工、無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現實生活的堵點、難點;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賦能;數字經濟、智慧製造、生命健康這些新産業形成了更多增長極。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的到來,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新動能的生長。反映在統計數據中,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30%以上,基建等相關産品增長比較快。新業態涌現、新動能澎湃,不僅為經濟回升繼續提供有力支撐,為經濟下一階段增長提供更多動力,更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可持續動能。

同時也要看到,儘管存在二季度的邊際改善,但上半年GDP、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仍處於下降區間,所以説二季度的回升仍然屬於恢復性的增長。從橫截面看,供給端恢復快於需求端;從外部環境看,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擴散,世界經濟重啟舉步維艱;從就業形勢看,穩企業、保就業壓力依然較大。這些都説明,我們要在宏觀上、戰略上保持樂觀、增強信心,同時在微觀上、戰術上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陣以待。這就需要繼續用好宏觀政策工具,既要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慮可持續性,根據下半年形勢發展靈活調整政策。從更深層次來看,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和活力,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回顧歷史,我國經濟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中發展壯大的。堅持全面、辯證、長遠看待我國經濟發展,把我國完善的産業體系、超大的市場規模、龐大的人力資源等獨特優勢發揮出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潛力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復蘇,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李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7日 04 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將持續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