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特色産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7月,正值黃花菜採摘高峰期,涇陽縣口鎮山底何村9組脫貧戶胡建軍和妻子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早上4時起床,5時到地裏採摘,9時前結束。下午4時再去採摘,然後將黃花菜送到村裏黃花菜扶貧加工廠銷售,每天靠黃花菜收入200元左右。

“我家共有2.7畝黃花菜,由於今年長勢好,加上村裏建起的黃花菜加工廠正式運營,鮮菜收購價每公斤3元,目前已經掙了4000元。”7月2日,涇陽縣口鎮山底何村脫貧戶胡建軍高興地對記者説。

胡建軍説,他家6畝耕地過去種的全部是糧食,由於乾旱缺水,靠天吃飯,每畝地的收入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自鎮、村動員大家發展黃花菜産業以來,胡建軍2018年9月,在村幹部的幫扶下,搞起了黃花菜種植。

“發展産業,政府有補助資金,還提供種苗,結對幫扶單位也給我們免費提供化肥。”胡建軍説。今年5月,村上的黃花菜扶貧加工廠建好後,村民們再也不用為銷售難發愁了,紛紛將黃花菜交到村上的扶貧加工廠,因為這裡實行的是市場保護價,10天結一次賬,村民們如今發展黃花菜産業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全村已累計發展黃花菜近500畝,全村有33戶貧困戶被吸納到黃花菜産業鏈上實現增收致富。

“在政府産業扶貧政策帶動下,我家除了發展黃花菜,我還承包了3.5畝地,全部都種了糧食,通過以糧養畜,還發展了奶山羊和豬。”胡建軍説。這兩年,他通過鎮、村幫扶,發展起了養殖業,主要以繁育為主,去年以每只700元價格買了8隻奶山羊,通過養殖,又以每只1300元價格銷售,掙了1萬多元。通過養豬,他去年賣了8隻豬仔,掙了1萬多元。靠發展特色産業,去年胡建軍家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

今年以來,涇陽縣口鎮為了確保貧困群眾穩脫貧不返貧,堅持把壯大特色産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認真落實涇陽縣委、縣政府提出的“2+1+X”扶貧産業發展思路(即大力發展奶山羊産業、棚栽設施蔬菜2個主導産業,做強優化社區扶貧工廠,結合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把貧困戶鑲嵌在産業鏈上,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全鎮共爭取上級壯大村集體經濟産業扶貧項目資金640萬元,吸引産業資金投入5357萬元,帶動11個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實施“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帶貧益貧機制,實現了集體經濟和産業脫貧的“雙促進”。

截至目前,全鎮共建設社區扶貧工廠10個,建成産業扶貧基地12個,其中扶貧羊場2個,設施蔬菜、黃花菜、金銀花等其他産業基地10個,實現了全鎮11個村産業園區(基地)全覆蓋,帶動517戶貧困戶發展相關産業,年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26戶貧困戶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本報記者 程偉文/圖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特色産業鼓起群眾“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