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州打造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 探索大都市夜間經濟規範化發展路徑

飯罷,食客方祖望從廣州員村四橫路老胖燒烤店的夜市店舖起身離開。迎面走來另外兩位食客,笑盈盈地問他:“老闆,哪點菜?”

方祖望一愣,隨即意識到,這是前來用餐的其他顧客,把自己誤認成了燒烤店老闆。頭髮蓬鬆、腳踩人字拖,手裏夾著一支剛點燃的煙……一身隨性而不拘小節的打扮,讓方祖望看起來頗有夜市店主的感覺。

羊城夜市閒適、熱鬧、輕鬆,顧客們裹挾著縱橫四海的風塵,駐足於方寸之間的舖子裏,後疫情期間的市井逐漸升騰起煙火氣。

被人氣與燈火點亮的夜幕之下,城市規制、經濟發展、民生就業、疫情防控等互相作用、交融共生。個體商販作為廣州夜間經濟的“市場觸角”,既可窺探後疫情時期民間消費的熱度,又考量著城市社會治理的精度。

大賣場:市集逐漸復蘇

白晝的暑氣尚未退盡,廣州正佳北廣場超過50個夜市商鋪便已準備就緒。服飾、首飾、美酒、塔羅牌等商品競相擺出。水風扇噴吐著白色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淡淡的小彩虹。

從下午5時開市到夜幕降臨的晚上7時,廣場上已是人頭攢動。“來看一看,我們賣的是純手工磨制的手鍊,天下獨一份!”一位賣主高聲吆喝,引來了過客們的駐足觀賞。不止這一處攤位,正佳廣場的市集大多售賣的是原創品牌,人們前來淘貨,撞款幾率很少。

相對於天河路商圈售賣的文藝品類,農林下路的王府井百貨門口,“廣州王府井週末快閃市集”更接地氣。這裡有各類生活用品和應季應節食品一應俱全。夜幕下,快閃市集首次開啟,就吸引了東山口附近的眾多街坊捧場。

市集的商品都是選擇各個品類的好物,價格都是按照一口價,與店內同價。其中,大部分出售商品優惠力度是原零售價的5-6折,服裝類更是低至兩折。消費者趨向精明消費、追求性價比,這樣的形式符合他們的需求。

“這些貨物很划算,正好也是我們需要的物品。”曹女士剛來到女兒家幫忙帶孫子,散步路過就看到了市集。“這個在我們老家很多地方有,沒想到大城市也有這麼接地氣的活動了。”説著,她一邊為孫子選購衣服。

自6月12日廣州啟動“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夜間消費節以來,正佳廣場、VT101維多利廣場紛紛舉辦潮流市集,推出夜間遊活動,商鋪呈現出遍地開花的態勢。

“我們籌備的夜間露天市集,只用了不到5天時間。”正佳集團負責人介紹:“羊城有著悠久的商業文化。幾十家商鋪就能匯成一個小型商業中心,‘越夜越精彩’正在上演。”

以正佳廣場為例,商場運營方拿出20多萬元用於購買夜市所需的設備,每天僅收商戶不到100元水電費。“我們就是想通過扶持小商戶,把市場經濟搞好。”該負責人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夜市大賣場就是要給周邊消費者傳遞一種信號——繁榮的夜廣州回來了。

天光墟:一種廣式生活

市集的各種稱謂中,有一種獨屬廣州——天光墟。

這類民間集市每天傍晚或半夜開始運作,天亮即完結散場。粵語中“天光”即“天亮”的意思。天光墟承載了無數來穗打拼商販的都市夢想,也形成了千年商都獨特的夜間風采。

1984年,廣州在越秀區劃定了專門的天光墟營業區域——西湖路燈光夜市。那似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也是眾多老廣抹不去的記憶。當時,來自香港的流行服飾,剛出新款不久便可在此覓到蹤跡。全國各地來穗闖蕩的年輕人受世界潮流文化的影響,戴上了蛤蟆鏡、穿起了喇叭褲。包容多元的氣息,在商販集聚的市集上激蕩。

2001年,出於廣州市容整治與規劃需要,西湖路燈光夜市關停。兩年後,廣州老區的燈光夜市全部關停,走完了20載歷程。

關停並非絕跡,而是以另一種更為現代的形式出現。如今,北京路商圈正在打造獨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商圈,以主街改造提升為契機,大力發展後街經濟。

從文明路拐進府學西街,夜晚熱鬧得很,遠遠就能聞到食物的香味,米線、壽司、茶飲、冰品、燒烤……不到200米的距離,排列著十幾個商家。晚上10時,壽司、米線等商家陸續關門,廣式燒烤、東北燒烤等商家卻越來越熱鬧。

來自四川的陳姓姐妹經營著一家廣式燒烤,一個招攬生意,一個負責後勤。吃燒烤、喝啤酒、喝飲料……前來消費的大多為年輕人,店內6桌,臺階上擺5桌。

時間很快到晚上11時,城市脫下了聒噪的外衣,夜市卻剛剛開始。“好久沒有和家人出來了,一邊聊天一邊嘆茶挺好。”趁著週末,小李帶著一家人逛夜市,當她用標準的粵語點菜,姐姐也能用粵語對話。

“最近才開始營業,生意好多了。”姐姐笑著説,目前的生意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以前,每晚會營業到4時,現在看顧客需要,有時候還會營業到淩晨5時30分。

一桌客人走了,妹妹立馬起身拿出掃帚,將垃圾清理乾淨。“現在政府鼓勵夜間消費,但是城市環境也不能破壞。我們商家要自覺,負責搞好門前的環境衛生。”妹妹來廣州十幾年了,也成了廣州的一分子。

夜間集市引遊客“打卡”

已成城市亮麗風景線

琶醍之上,淡淡江風拂來,宴酣之樂絲絲入耳,微醺的人們在露臺上把酒臨風、觥籌交錯,醉眼中看燈火朦朧。

淩晨3時,W-suns酒吧的服務員小潘開始收拾殘羹剩宴。再過一個小時,東方露出魚肚白,琶醍的夜生活才會歸於沉寂。

“臨江露臺上人來人往,顧客們可以俯瞰珠江夜色,氛圍也是刺激消費的要素,琶醍就具備這樣的優勢。”小潘介紹。

夜市消費不僅是琶醍的特色,放眼全球,國外不乏一些城市成功將城市煙火氣與國際范有機融合。如新加坡小印度的竹腳市場(Tekka Market)、法國的Audrix夜市、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等。

在部分地區,夜間集市已成城市一道亮麗風景線,引無數遊客“打卡”。暨南大學産業經濟研究院教授顧乃華指出,“廣府花市”已成為廣州的名片,有道是花市燈如晝,正是由於人來人往的夜間市集形成的。

“夜市迎合了民眾的內生需求,才會成為千百年來傳承的業態。後疫情時期市場低迷之時,更要發揮‘看不見手’的作用,為提振消費,激發原始的底層動能。”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指出,此時政府既要提供發育空間,也要做好整體規劃。

坐擁廣州最負盛名的商圈,天河南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街道正在培育商圈文化,形成天河特色,讓夜間經濟促進廣州千年商都的商貿傳承更久遠。”

以商貿業發達著稱的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廣州擁有近1000家專業批發市場,專業批發市場覆蓋20多個行業,包括服裝鞋帽、皮革皮具、針紡織品類、化粧品、日用品、茶葉等,已形成種類齊全、輻射影響力強的專業批發市場體系。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小英看來,這種産業基礎更應該讓廣州在後疫情時期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她坦言,廣州可充分發揮專業批發市場強大貨源供應優勢,依託直播電商等擴大影響力,讓“廣貨”為全國其他地區發展夜間經濟提供低成本、高品質貨源。

探索大都市夜間經濟規範化發展路徑

“後疫情時期,商貿蓄勢待發。夜間經濟作為一種産業形態,能夠給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添一把火’。”顧乃華談到。

支付寶數據顯示,6月份,廣州19時後使用支付寶搭乘公交、地鐵等出行的人數增加了23.75%,夜間線下交易筆數環比增長超過22%,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出門消費。

近期,廣州主要商圈都市青年們的“下班後訂單”,出現逐步攀升的態勢。以廣東盒馬的夜間(19-24點)消費為例,6月對比3月同期增長超30%,水果、冷藏食品、酒水、海鮮水産、肉類禽蛋等成為最受盒區居民歡迎的夜間消費品類。上班族們在門店採購食材回家做飯,也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人群下班後的生活方式。

隨著廣州對夜市商販進行規範化管理,如何處理好市場經濟與規劃治理的關係,作為城市發展議題長期存在。

由小店經濟衍生出的夜市經濟,在後疫情時期呈現出其龐大的市場活力。“廣州不妨借後疫情時期民間消費需求旺盛的契機,積極探索大都市夜間經濟規範化發展路徑,為大都市提升現代化治理水準提供‘廣州樣本’。”張小英提到。

為此,她建議廣州的城市管理部門可以制定規範性文件,科學規劃經營時段,將夜間經濟納入城市商業發展統籌考慮,與廣州商旅文發展相結合,共同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激活城市經濟。

具體實踐中,廣州市商務局、城管、工信局等政府職能部門從5月初到6月下旬接連出臺政策文件,指定特定區域,鼓勵企業開展夜間消費的商貿服務活動。

例如,廣州市《關於提振消費促進市場繁榮的若干措施》提到,廣州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為重點,打造一批具備嶺南特色、影響力大的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等。

“夜市經營以商業服務為主,而這正是上半年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領域之一。系列利好政策説明,政府對於小微企業(即個體戶),制定了多方面的補助舉措,為其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陳波認為,政府的應對之道宜疏不宜堵。這樣才能契合人民生活的需要、後疫情時期消費的提振以及經濟運作的規律。(記者 李鵬程 馮艷丹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廣州打造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 探索大都市夜間經濟規範化發展路徑)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