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在中華大地上的信仰之光
有一種信仰,雖經歲月掩藏仍光芒依舊;有一種理想,雖經鮮血浸染仍矢志不渝;有一種奮鬥,雖經滄桑風雨仍前赴後繼。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這就是信仰的魅力,這就是信仰的光輝!
這信仰,根植于中華大地已有99年了。99年,她的後來者已從50多人發展到9000多萬人,他們擁有一個共同而光輝的名字——中國共産黨黨員。99年,她的初心和使命依舊,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迎來99週年華誕之際,我們走進秦嶺腳下的華州深處,從一條鋪在大地上的標語中去追尋、去解讀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之源,理想之光,奮鬥之力。
從歷史的山巔回望,那些寫入歷史的輝煌業績,莫不源於點亮時代的思想光芒。
在位於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的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內,有這樣一幅蘊含著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精神密碼”的磚鋪標語——
“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
大地為紙,青磚為墨。這幅長20米、寬2.1米,僅有15個字的特殊標語,不僅見證了轟轟烈烈的渭華起義,也映襯著風起雲湧的中國革命浪潮。它所承載的“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革命精神,更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6月下旬,在黨的99歲生日前夕,記者幾度走進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多方探尋這幅紅色標語背後的故事。
革命歲月,兩次鋪設,見證渭華起義熊熊烽火
1927年的中國,陰雲密布,寒風瑟瑟。隨著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全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中國共産黨被迫轉入地下,中國革命進入了低潮。4月28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在北京也舉起了屠刀,將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連同其他19位革命者殘忍殺害。
噩耗傳來,渭南(現臨渭區)、華縣(現華州區)一帶的共産黨人悲憤不已。“為了紀念李大釗,當時擔任谷堆小學教員的共産黨員陳述善和擔任高塘小學校長的共産黨員李維俊,組織兩校師生及當地群眾在高塘小學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會後,群情激昂的大夥又不顧饑寒和疲勞,從附近的澗峪河撿來鵝卵石,借著修建校捨得青磚,在學校禮堂前的通道上精心鋪設了一行標語——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
6月24日,炎炎烈日之下,站在磚鋪標語的護欄外,華州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史進軍向我們回顧了當年的場景。
那時的陜西,也同全國一樣,革命轉入了低潮。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中共陜西省委決定在渭華地區舉行武裝起義。
“起義地點選擇在渭華地區是有原因的。”史進軍告訴記者,“首先,這裡是陜西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地區之一。早在1921年7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魏野疇就在華縣鹹林中學宣傳馬克思主義。其次,這裡的黨團組織創建很早,有發動起義的組織基礎。1924年5月30日,陜西省第一個團支部——社會主義青年團赤水支部就是在華縣創建的。第二年12月,中共赤水特支也成立了。另外,在大革命期間,渭華地區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先後成立了300多個農民協會,會員有數千人,並有自己的農民武裝,在這裡發動起義能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
1928年5月,轟轟烈烈的渭華起義全面爆發,我黨領導的許權中旅起義部隊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就設在高塘小學。在這期間,時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劉志丹和總司令唐澍等人,發現了這幅充滿鼓動性和戰鬥性的革命標語。在振奮之餘,為了使標語更加振聾發聵、激勵鬥志,劉志丹和其他同志幾經商量後,在原標語前面添加了“同志們趕快”5個字。
於是,一條完整的磚鋪標語就此鑲嵌在渭華大地上:“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
今年61歲的陳軍紅,是原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偵察參謀陳祖舜的孫子。去年,在整理爺爺手寫的《渭華起義點滴回憶錄》時,他讀到了這段歷史:“在高塘小學校園裏,有一個南北向、革命化磚砌標語,劉志丹在前面增加了幾個字……”
“標語看似普通,但內涵相當豐富,尤其是修改之後革命色彩更濃厚,革命鬥志更加飽滿。”史進軍分析説,在當時的革命背景下,增加的“同志們”不僅指中國共産黨人,還包括了一切志同道合、不怕犧牲、勇於獻身的仁人志士。而“趕快”一詞則道出了大革命失敗後,革命形勢岌岌可危的嚴重局面,賦予了標語“動員令”的意義。
在這個“動員令”的號召下,渭華地區的共産黨員和革命群眾不畏犧牲、前赴後繼、英勇奮戰,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但面對強敵的瘋狂反撲,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
1928年6月底,劉志丹在磚鋪標語旁邊的古槐下,主持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通過了將部隊撤往陜北,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決議。撤退前夕,為了讓蘊含革命精神的磚鋪標語不被敵人破壞,劉志丹命人挑來黃土將其掩埋,並在上面墊上爐灰沙礫,恢復成了主通道的樣子。
“渭華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創造了陜西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建立了蘇維埃政府的新政權,燃起了革命火種,鍛鍊、培養了大批幹部。”史進軍説,1932年以後,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開始了領導創建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先後創建了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兩支西北主力紅軍以及陜甘邊、陜北兩塊革命根據地,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陜甘革命根據地,成為黨中央、中央紅軍長征堅實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重見天日,建館立碑,題詞背後故事動人心弦
1951年的一天,高塘中學(校址就在原高塘小學)來了一個大人物:時任西北文聯主席的“狂飆詩人”柯仲平。他是來渭華地區蒐集資料的。
“柯仲平那會兒可是我們的偶像呀,他到來的時候剛好是課間,同學們都擠到教室外頭的門廊裏聽他跟校長談話……”今年6月22日,曾任高塘鎮黨委書記、85歲高齡的張書經坐在曾經的校園裏回憶説,“柯仲平給我們校長徐振化説,1928年夏天他在西安參加革命宣傳時見過劉志丹,劉志丹告訴他在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有一幅很特別的磚鋪標語,以及後來掩埋標語的事情。”
柯仲平所指之處,正是張書經和同學們每天都要走的人行道。大家聽後都感到十分詫異,很快就聚集在院子裏討論了起來。校長徐振化和柯仲平再三確認了標語的位置,兩天后便組織五三級乙班40多個同學開始挖掘。而這個班正是張書經所在的班。
“從早上8點開始,大家帶著鐵锨、掃帚、簸箕各種能用得上的工具,在人行道上站成一排,鏟的鏟、抬的抬、掃的掃,慢慢鏟開了1尺多厚的黃土。”説到這裡,一直坐著的張書經突然站了起來,快速移動步子走到了標語的護欄邊,手指向南邊説,“我記得當時是由南向北開始挖,第一個字挖出來的時候大家可高興了,跳著喊著,立馬就有了信心,挖起來也更有勁了!後來用了一整天把15個字全挖了出來。”
在掩埋了23年後,這條磚鋪標語終於重見天日,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勞動了一天的師生們好像都忘了疲憊。他們把標語清掃了一遍又一遍,又圍著標語一遍遍地誦讀著、思索著、感動著……
當塵封地下20多年的紅色標語再次面世的消息傳開後,立刻引起了巨大轟動,附近群眾紛紛趕來參觀瞻仰。曾經擔任渭華起義紀念館第二任館長的劉京運告訴記者,為了妥善保護好標語,當地政府在1957年用青磚砌起了圍墻,並成立了華縣高塘文管所;1981年之後,省、市、縣有關部門多次撥款維修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1988年,渭華起義烈士紀念塔和渭華起義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鄧小平、徐向前、習仲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題詞;1998年,磚鋪標語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成為“鎮館之寶”;2016年5月,原紀念塔拆除,同期修建渭華起義烈士紀念碑。
6月25日,站在渭華起義烈士紀念碑廣場,74歲的劉京運充滿感情地又一次瞻仰起了眼前這座雄偉的紀念碑。紀念碑由基座、碑體兩部分組成,總高32.2米,其中主碑高19.28米,象徵著渭華起義爆發于1928年。碑身面向西北,象徵著這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碑身正面,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渭華起義烈士永垂不朽”10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基座上,習仲勳同志題寫的“渭華起義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格外醒目。
“經常有人問我,這些黨和國家領導人又沒直接參加渭華起義,為什麼會題詞?其實,這裡面都有故事呢。”劉京運説,“很多人都不知道,渭華起義和鄧小平同志有著直接關係。1927年年初,鄧小平同志擔任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政治部主任,而該學校的學員就是參加渭華起義的許權中旅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是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唐澍在黃埔軍校的同班同學;習仲勳和劉志丹是親密戰友,共同創建了陜甘革命根據地……”
2017年,“一碑、一館、一舊址”正式組合為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成為陜西東部最大的紅色教育基地。
信仰之光,穿透歲月,凝聚起不可戰勝的力量
隨著黨的99週年華誕臨近,渭華起義教育基地變得異常火爆。
6月23日,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交大隊黨總支在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舉行了一場主題黨日活動。在磚鋪標語處,32名黨員整齊地排成一列,認真聆聽標語背後的革命故事,重溫入黨初心。
“受疫情影響,今年6月15日我們基地才正式對外開放,而且規定每天遊客接待量控制在500人次以內。但要求來參觀的單位實在太多了,我們只好又推出電話預約服務,預約晚了就只能推後或者取消。”渭華起義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曹寧告訴記者,自1988年渭華起義紀念館建成開放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573萬多人次。
懷著敬仰而來,帶著信念而歸。6月23日下午,參觀完渭華起義教育基地之後,金鉬股份礦冶分公司黨群業務副主管吳強感觸良多。他説:“在烈士陵園看到年齡最小的烈士只有15歲時,我十分震驚和感動,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必須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這些先烈!”
據不完全統計,在渭華起義中相繼有300多位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群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佔起義者的10%以上。但是,敵人的殺戮並沒有嚇退共産黨人,反而激起了大家更高昂的鬥志,越來越多的渭華兒女拿起武器,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最終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渭華起義雖然已經過去92年了,但渭華起義的革命精神永不過時。特別是它所蘊含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始終是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克難制勝不竭的力量源泉。”6月27日,渭華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華州區委組織部部長馬寧説,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全區近萬名黨員幹部第一時間充實到疫情防控第一線,設立了220個黨員先鋒崗,組建了356個黨員突擊隊,嚴防死守,迅速遏制住了疫情的傳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而我們渭華幹部學院將‘信仰’確立為新時代黨性教育的主題,也正是為了讓學員能從學習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在信仰燈塔的照耀下,我們黨一定能帶領廣大人民接續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本報記者 姚志偉 武丹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鋪在中華大地上的信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