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年度研發投入佔比提至2.8%,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6月12日,東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閉幕。會議審議通過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與往年不同,今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並沒有提出經濟增速目標,卻在年度發展目標中專門提出,將R&D(研發)投入佔比提高至2.8%。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援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為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實現研發投入佔比提高至2.8%的目標,東莞進一步提出:大力集聚大灣區高端創新資源,以更大力度支援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步伐。
製造業産業驅動方式轉變
“全國80%的手機屏下指紋測試設備,出自我們公司。”在廣東每通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翥自豪地介紹,手機屏下指紋檢測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壓力太大容易碎屏,壓力太小沒有效果,同時還要研發出模擬人手指紋的複合材料。
每通測控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工程技術中心,將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劉翥表示,掌握了核心技術,也就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去年公司營收超過4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
像每通測控一樣,東莞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提高研發投入,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去年,東莞研發投入佔比預計提升至2.75%,國家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6217家、1957家,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今年,東莞提出將R&D投入佔比提高至2.8%的目標。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表示,東莞的R&D投入佔比水準排名全省前列,通過增強優勢,補足短板,今年很有信心完成2.8%的目標。
卓慶透露,具體來説,主要是通過三大舉措來提升R&D投入佔比。首先是引導加大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其次是引導創新型企業加大R&D投入,包括落實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並積極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最後是引導科研機構加大R&D投入。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研發投入佔比提升,意味著東莞製造業産業驅動方式的轉變,産業技術含量同步提高。在疫情影響下,東莞提出研發投入佔比提高至2.8%這一具體目標,顯示出東莞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在疫情時期,東莞苦練內功,磨刀不誤砍柴工,等到形勢好轉,東莞的企業就會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重大科學平臺加速聚集
鍛造創新“內核”
近期,東莞迎來了荔枝成熟季,深山之中的荔枝林熱鬧了起來。在松山湖科學城中子源路沿線的荔枝林中,世界級創新資源也在這裡加速匯聚。
今年5月,香港大學黃明欣教授團隊開創性提出一種新的作用機制,獲得了強度、韌性、延展性俱佳的低成本新型鋼材,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這是中國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運作以來,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中國散裂中子源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的大型研究平臺。借助這一大科學裝置,一年多來,已有上百項重要研究成果涌現,涵蓋新材料、生命科學、新能源等眾多領域。
如今,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和預研項目也已經啟動建設,將為未來另一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建設中提供重要支撐。
“大科學裝置佈局東莞,作用已經逐步體現出來。”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長、東莞分部主任陳延偉表示,以大裝置為核心,松山湖正在建松山湖科學城,縱觀國內外的科學中心,也都是以大科學裝置作為牽頭和引領,廣東現在也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表示,東莞將推動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南方先進光源預研平臺等項目的建設,以及謀劃更多大科學裝置建設,充分挖掘大裝置的科學功能,實現大裝置在物質科學和交叉科學應用研究上的作用。
重大科學平臺加速聚集,為東莞創新發展賦能。
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揭牌兩年多來,四大核心板塊迅速成型,並致力打通從基礎前沿研究、關鍵技術突破到産業應用轉化的創新全鏈條。匯聚起包括10位院士在內的上百位材料研究領域的一流人才,各類成果創新先後涌現,已經在國內外材料研究領域嶄露頭角。其中,汪衛華院士團隊與實驗室全職博士後李明星、雙聘研究員柳延輝的研究成果還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未來,實驗室將致力於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及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為大灣區科技創新貢獻力量。”中科院院士、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説。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
啟動區加快崛起
巍峨山下,荔枝林中,數十台工程機械在寬闊場地上繁忙作業,工人在其間往來穿梭,高空俯瞰之下,松山湖科學城建築地基輪廓初顯。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力量。
松山湖科學城位於東莞幾何中心,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與國內很多科學城從零開始建設不同,松山湖科學城自出現之日起便自帶深厚的創新底蘊。
目前,松山湖科學城範圍內已建成中國散裂中子源,4所高校以及26家新型研發機構,正在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吸引了華為、華貝電子、生益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以及300多家高企、近3萬名優秀工程師創新創業。
一流平臺、一流企業、一流機構、一流大學、一流人才“五個一流”高端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在前不久召開的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指出,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出臺實施了《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 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實施意見》。此外,正在起草的《關於加快推進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意見》,將以超常規的力度加快松山湖科學城的建設。
而在距離松山湖科學城直線距離不過7公里的地方,深圳光明區正按照“科學之都、灣區之芯、綠色之城”的建設目標,高起點謀劃光明科學城。
近日,深圳市政府批復了《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其中指出,未來光明科學城要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打造“開放創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綠色智慧之城”。
今年3月,備受矚目的松山湖科學城至光明科學城通道(東莞段)首期工程動工,這也打響了東莞交通項目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第一槍,未來預計將大大縮短兩地距離,提高兩地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高地的效率。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呼之欲出!(記者 吳擒虎 陳啟亮 張仕婷 柳艷)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東莞年度研發投入佔比提至2.8%,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