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挖掘電商平臺潛力 拓展農産品銷售市場
紅富士、幹核桃、黑木耳、黃花菜……5月18日,長武縣棗園鎮田惠村“電商興農 助力脫貧”帶頭人郭倩正在直播室裏直播帶貨,短短幾十分鐘,直播瀏覽量就超過萬人,眾多消費者踴躍下單,直播銷量過千單。
近年來,圍繞脫貧攻堅戰,咸陽市各地農村電商搶先機、佔高地、刷網紅的行銷策略層出不窮,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形成了一個淘金奔富路的良好局面。
“今年受疫情影響,長武縣不少農特産品滯銷,縣裏組織各電商企業建立直播平臺,推廣産品,通過網際網路直播實現了‘農産品進城、工藝品下鄉’,打通了服務脫貧的‘最後一公里’。” 郭倩説。
利用“網際網路+”模式開展消費扶貧,長武縣推行“以購代幫”“以購代捐”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和消費市場。縣上著力擴大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産業規模,挖掘扶貧龍頭企業,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確保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全縣已復工26家果業企業,累計銷售果品1200噸,解決務工人員35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90余人。
“人在家中坐,貨從空中走,美食傳天下。”5月18日,三原一合恒業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健説,“2016年,電商扶貧平臺建立後,我們充分發揮職業農民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帶動作用,採取了租賃設施、包銷産品、技術引導等措施,幫助312戶貧困戶實現了戶均增收4600元以上。”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三原縣大力推進金融服務支撐,各鄉鎮設立服務網點,村設立金融服務代辦點,改善農村網店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條件,在全縣141個行政村普遍建立電商扶貧平臺,涉農電商遍佈全縣14個鎮141個行政村網點。同時,對貧困戶子女進行電子商務知識、新零售業務培訓等。自2016年被確定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以來,三原縣以農副産品電子商務為突破口,成立了多家涉農電子商務公司,並建立了農副産品採購、倉儲、加工和網路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實現了網路購物和實體經營有機融合。
益農幫、農村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微商平臺……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乾縣針對貧困群眾農産品“賣難”問題,連續推出消費扶貧“大禮包”,助力脫貧攻堅。他們及時打通農産品銷售“綠色通道”,深入挖掘宜農電子商務平臺的消費潛力,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力,已銷售農産品72萬噸。同時,投入625萬元對135家扶貧産業園區(合作社)進行補貼,全力保障帶貧企業復工復産。
截至目前,乾縣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蘋果、獼猴桃等農産品13萬噸,銷售額達3.8億元,直接帶動貧困戶4600多戶,間接實現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1260多人次,架起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橋梁”。
“接全國單、發全國貨。”武功縣開闢特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真正發揮西北第一電商大縣的優勢,實施一企一策,落實電商企業生産補貼、貸款貼息、防控物資優先保障等措施,多渠道幫助貧困戶銷售40多類2000多種農産品,使一批批具有“家鄉味”的獼猴桃、香醋、掛麵、麻花等産品在疫情期間成了“緊俏貨”。同時,武功縣消費扶貧助力農産品銷售1.23萬噸,其中電商企業累計銷售農産品6800多噸,日均發貨11萬單,交易額達到1000多萬元,進一步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
本報記者 田若楠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咸陽:挖掘電商平臺潛力 拓展農産品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