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特色産業齊發力 保質保量兌現脫貧承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交出脫貧攻堅“答卷”的收官之年。
為保質保量兌現脫貧承諾,西鹹新區涇河新城不斷健全産業扶持機制,制定産業扶持政策。通過産業引導、政策支援、金融扶持等措施,讓具備條件的貧困村培育發展優勢特色産業,讓每個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有穩定增收渠道,實現新城貧困群眾産業扶持措施全覆蓋。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涇河新城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為重點,以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為貧困戶找準幫扶項目和幫扶措施,把發展産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壯大集體經濟 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産業扶貧,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迫切需要。涇河新城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産業發展,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産業扶貧帶動作用,新莊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2019年年初,新莊村和西鹹新區鹹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係,進行産業扶貧試點,有效帶動村內貧困人員務工,增加貧困人員收益。年底,鹹恒基地將苗木種植試點擴大到50畝,進一步加強合作。
涇河新城的扶貧幹部努力探索建立長效增收機制,發揮龍頭産業的帶動作用,同時,注重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2019年,涇河新城和5家茯茶企業簽訂合同,帶動158戶貧困戶線上銷售茯茶,借助電商平臺,幾名殘疾貧困群眾實現了就業增收。
今年,涇河新城還規劃在新莊村集體經濟中增加設施農業板塊,種植大棚蔬菜,打造綠色有機品牌,在涇河邊上,“種”出致富的新希望。
政府+公司+合作社
創新模式實現雙贏
“育苗省工省力,省水肥,收益大,利潤高,還解除了農戶銷售難題,不用擔心市場奉獻,可以直接帶動整個鄉村的經濟發展。”鹹恒農業負責人曹玉霞説,“這種政府+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是雙贏模式,為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新模式,也為企業在此地長久發展也找到了依靠。”
“從2019年高莊村集體合作社成立後,種麥子、開麵店、開磨坊這塊已經成熟,但仍要不斷尋求新項目。”涇河新城高莊鎮高莊村支部書記楊小健這樣説,前期通過新城的各方面的幫扶政策,村裏的26戶貧困戶現在只剩下了9戶。為了能為貧困戶長效增收,解決他們穩定的收入來源,産業嫁接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在涇河新城開始了逐步的嘗試。2020年,楊小建決定發展苗木種植,栽培鹹恒青砧苗木50畝,距離高莊村不遠的新莊村也種了50畝。鹹恒農業共為兩個村免費提供80萬株幼苗,價值400萬,幼苗成熟後,公司直接回購,預計明年將為兩個村産生總收入達到80多萬元。
鹹恒農業委託種植産業扶貧項目的建成,創新發展了涇河新城農村區域特色農業——育苗的新型産業模式,打造當地農業經濟品牌。合作育苗的産業帶動,極大地提升當地特色農業,使當地産生以繁育蘋果砧木苗為特色的種植經濟品牌,還可以帶到培養提高農民育苗技術水準,成為高水準的職業農民,帶給周邊群眾工作機會,增加當地村民收入。
興産業穩就業
點燃脫貧希望之火
“陜西百年新業紡織品有限公司為我提供了縫紉技術培訓,讓我掌握新技能,能夠依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我有信心,我們家未來的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涇河新城涇幹鎮雙兆村58歲的貧困戶張雪亮這樣説。
“社區工廠”的創建,不但解決陜西百年新業紡織品有限公司用人難問題,提升産能;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近就地脫貧致富的途徑,為貧困戶增添穩定的家庭經濟收入,增強貧困人員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陜西百年新業紡織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就業扶貧社區工廠後,已有4名殘疾人通過量身定制縫紉技能培訓順利就業。
涇河新城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和就業扶貧社區工廠等,打出量身定制和穩崗就業的“組合拳”,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互惠聯營模式,幫助有勞動意願和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通過産業扶持實現脫貧,幫助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通過分享産業扶持項目收益增加收入。
拓路子再“造血”
夯實産業決勝脫貧
“種油料作物,1畝地政府給600元補貼;從春天到秋天,地裏開滿了油菜花和向日葵花,光是發展鄉村旅遊,就能給咱帶來掙錢的機會;等到油料作物成熟,榨了油,賣商品油,又能掙一筆錢;發展好了,咱村上的股份經濟合作社有了收入,還能給大家分紅,咋不比種小麥強!”涇幹街道扶貧辦主任何海龍説。
2019年10月開始,涇河新城涇幹街道姚坊村、馬莊村和樊家村引導村民進行油料作物種植,以村股份集體經濟合作社為實施主體,先種油菜,等到油菜成熟收割後,再種油葵,更好地使一二三産業在萬畝油料種植扶貧基地融合。去年以來,涇河新城加大對這3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道路景觀和鄉村環境衛生,為發展鄉村旅遊創造條件。今年春季,涇河新城還在這3個村引導6戶群眾辦起了農家樂,服務前來賞花的遊客。從麥田翻綠浪,到花田落金黃,萬畝油料種植扶貧基地帶給村民們的變化才剛剛開始。
産業是發展的基礎,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脫貧攻堅決勝年,涇河新城要在“輸血”的同時壯大發展特色産業,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不斷夯實産業扶貧根基,實現更紮實、更穩定、更有品質的脫貧。
來源:西安發佈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