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南方日報:真正讓基層醫務人才強起來

中部某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由副院長兼任,科裏只有2名大夫,常常分身乏術;國家給某鄉鎮衛生院添置百萬元設備,但卻沒有醫生具備檢驗資質,設備成了“珍藏品”;某縣醫院獲批10個事業單位編制指標,醫學本科報名就能錄用,結果最終僅招到3個,7個指標作廢;一些免費定向委培生,哪怕付出違約金、誠信載入檔案的代價,也要解除協議……

基層醫務人員的數量和品質,事關基層群眾在家門口能不能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事關我國基層醫療事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不少針對基層醫務人員的政策,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準有較大提升。但正如《半月談》調研所顯示的,以數量荒、專業荒、梯隊荒、結構荒為特徵的“醫荒”現象在基層仍然很嚴重。這種“醫荒”現象,反過來又使基層醫療能力退化,群眾需求得不到滿足,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上下兩端“就醫難”形成惡性迴圈。

為何“醫荒”現象在基層如此嚴重?首先就是“招人難”。基層人員少,卻要負責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等多項服務,工作壓力並不小,大多數正規醫學專業學校畢業的大中專生不願意到基層從業。解決這個問題,基層需要多些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比如不妨降低門檻,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均可報考;落實用人自主權,開闢綠色通道,讓單位主導用人;結合個人意願、條件稟賦、專業方向等因素,切實解決基層醫生全科不全、專科不專的問題。

其次是“留人難”。從人才工作機制、成長規律、成本效益來看,培養用好現有的基層醫療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但是,基層待遇不高、職稱評定有困難,導致許多人一心想往高處走,再加上外界誘惑與日俱增,一些年輕人更難有定力。提高福利待遇,顯然是首要之事。目前,許多地方已將基層醫療機構與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工資水準相銜接,優先給編制和評定職稱等。但這還不夠,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傾斜,使基層醫務人員前途更廣。

最後是“幹得好”。吸引來人才,解決了待遇,最終需要把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調動好,讓他們安心留在基層。“幹得好”的關鍵還是要讓基層醫務人員産生更大的職業成就感。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由於受到診療範圍、醫保支付、設備環境等條件限制,導致醫療功能弱化,門庭冷落。因此需要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這樣既能紓解醫療資源的不均衡,也能把基層發展為幹事創業的平臺,從而賦予基層醫務人員更大的職業價值。

總而言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基層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雖然基層的待遇越來越好,但諸如“10個招人指標作廢7個”的現象説明,基層醫務人員還需要更好的平臺和成長環境。如何在選人、育人、留人上下功夫,相關部門需要繼續思考、深入探索。(扶青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南方日報:真正讓基層醫務人才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