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五一長假患上“節日心理病”?快收好這份心理調適指南

漫長的居家隔離生活之後,五一長假將來臨,很多人都做好了出門遊玩的準備。但是,長假對人的心理會産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這一點常常被忽視。那麼,假期中究竟會出現哪些心理症狀呢?應該如何調節?

劉桂萍 攝

節日心理失調症

五一長假正值疫情期間,在一定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影響下,個體容易産生心理狀態的不穩定,並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大腦中樞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建起了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這時突然放鬆抽離下出來,反而感到不適應,這種現象叫“節日心理失調症”。

因此,假日來臨之前,大家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學會積極的心理自我調適,注意勞逸結合,使自己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中。長假期間,可以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例如外出踏青、聽聽音樂、看幾部電影、讀幾本好書等,都是很好的休閒方式。如果是平常日子,也可以找幾個好朋友聊聊天。但在疫情期間,還是要減少聚會,盡可能單獨活動,這也是對自己適應能力的鍛鍊。通過這些安排,可以讓自己從高度緊張的模式中慢慢放鬆下來,真正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享受美好生活。

旅遊精神綜合症

節日期間,很多人選擇通過旅遊行來放鬆身心。有些人可能會在出行途中出現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症狀,這主要是因為之前缺乏睡眠、過度疲勞産生了嚴重的精神障礙,心理學上稱之為“旅行性精神綜合症”。

劉桂萍 攝

如何預防“旅行性精神綜合症”呢?建議出遊者外出時要做好自我保護與調適:①旅遊行程的安排適當調松,不要過滿;②注意及時休息,維持身體機能的平衡;③睡眠品質欠佳者,可以在睡前喝些牛奶或者洗個熱水澡;④出遊時可隨身攜帶一點鎮靜藥,對年老體弱者則建議最好不要進行長途旅行。

節後恐懼症

長假剛剛結束時,大家都處於身心放鬆的狀態,上學上班難免不適應,出現焦躁不安,無心學習或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等狀況,這種心理反應被稱作“節後恐懼症”。無論是節前心理失調症,還是節後恐懼症,都是由於打亂了自己已經適應的生活規律,出現一時不適應的結果。

遠離“節後恐懼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假期開始前,可以進行心態調節和行為改善,適當轉移自己的“假日期盼”心理,提前進行“角色轉換”。

第二,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時應克服放縱的心理和行為,切忌暴飲暴食、過量飲酒。遊玩或娛樂時切勿通宵達旦,掌握好時間,保證每天有充足的8小時睡眠。

第三,娛樂項目應該安排于假期早段,最後幾天應儘量保證休息、調整心態、適量運動、恢復較為規律的生活。

對於剛剛度過漫長居家隔離生活的人來説,五一長假無疑是放鬆心情的大好良機。因此,大家應該忘掉煩心事,做些輕鬆的事情,適當地放鬆緊張已久的神經。但是目前疫情尚未結束,節日休閒之餘,也應做好個人防護,出行注意個人衛生,減少聚集,安全第一。

總之,無論做什麼都要有“度”,休息時要放鬆,但放鬆不等於放縱;工作時要有適度緊張,但緊張不等於應激。只有這樣,在生活中才能應對自如,避免産生各種心理失調症。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吳瑞華進行科學性把關。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五一長假患上“節日心理病”?快收好這份心理調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