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鄠邑區聯東北村:第一書記化身“微商” 貧困村發生嬗變

“老鐵們,請跟隨我的鏡頭一起看看今天的雞蛋收穫如何?”

“小花為蘆花雞,所下的蛋具有高營養,蛋皮有白色或者有粉,且外殼較硬”。這是聯東北村抖音銷售上線的第2周,高科國際社區駐玉蟬街道聯東北村工作隊員張航航通過直播與他的網友互動。

圖片1

駐村工作隊員張航航正在直播宣傳“網紅雞蛋”

聯東北村是西安市鄠邑區玉蟬街道有名的貧困村,村內有45戶貧困戶(現目前只有6戶五保戶),過去村民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和外出打零工為主,年收入還不足7000元。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主戰場,2016年高科國際社區進駐聯東北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超和他的團隊就時刻把産業幫扶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通過日以繼日地深入調研走訪,與街道、村委會及群眾代表多次溝通,針對聯東北村的村情,成立了扶貧産業合作社,建立苗木、草花、散養肉雞、蛋雞、鵝等種養殖基地,在劉超的致富帶頭計劃中,玉蟬街道聯東北村一年四季有産業,週年有錢掙的願望算是初步實現了。

“剛進駐時,村內沒有像樣的産業,道路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在街上幾乎看不見人影,尤其是村內的幾條道路還是泥濘路面,一遇下雨村民都不願出來,且村內的環境衛生、群眾精神狀態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差。”劉超回憶到。

“自從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後,我們村的環境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部分路面做了硬化,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在經濟帶動方面,建立了合作社,搞花卉苗木栽植、林下養殖,帶動群眾致富;在黨建引領方面,改善了黨建辦公室,經常組織黨員學習,凝聚發展合力。總之改善很多、變化很大 。”聯東北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存告訴記者。

圖片2

劉超與村內老黨員促膝交談,尋找致富“法寶”。

“這兩年我的草花終於‘起死回生’了,從以前的自己用車拉著外出跑銷路,到如今的在家裏上上網就能把花賣出去,不但銷售量大,而且資金回籠快;尤其是這幾年通過外出學習新型的種植技術,花草的成活率有了顯著的提高,由原先的一年只收一茬到現在一年最少能收5茬,多虧了高科社區和劉書記。”熊民民激動地説。

村民熊民民就是高科國際社區幫扶的受益人之一。2016年對熊民民來説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高科國際社區向他拋來了致富的“橄欖枝”,要在他原有苗木基地的基礎上成立一家集長期苗木種植和短期花草種植為主的合作社,讓貧困戶作為股東將10000元的扶貧貸款入股到合作社,同時在銷售、技術等領域進行支援。

走進聯東北村的花草合作社內,133畝的土地劃分為7個地塊從事苗木栽種工作,20畝土地用於花卉種植,再擴大原有苗木長期産業的基礎上,增加短期草花種植産業,截止目前,草花銷售110萬盆,銷售額達到120萬元。其中,高科國際社區先後購買46萬盆草花,消費80余萬元,以購帶捐大力支援聯東北村扶貧産業的發展。

村子裏雖説建立了穩定的草花産業,但是對劉超他們而言這還遠遠不夠,要實現一份土地三分收入(土地租金、合作社分紅、勞動工資)形成産業長、中、短期相結合,群眾週年有收入,發展林下養殖産業成了他的首選。

圖片3

“去年養殖場剛剛成立,我們養了5000隻雞(500隻蛋雞)和300隻鵝,到年底除了蛋雞之外,全部都銷售一空,銷售額達到了12萬元。受疫情影響,在今年2月份的復耕復産恢復後,我們又從擴充了3000隻雞和300隻鵝,估計還有兩個月,肉雞就又能開始賣了。我們養殖場內的鵝和雞都是散養的,主要喂食玉米,都是從村裏群眾家收購的,喝湯的蘆花雞、吃肉的土雞,看得見的綠色飼養。因為線下銷售渠道比較單一,今年我們還將利用電商平臺同步銷售,目前已開通抖音和淘寶建設平臺,點擊量已達上萬次。”劉超介紹。

安裝路燈、硬化路面、街道乾淨整潔......實實在在的變化,讓群眾對劉超更有認同感,願意相信他可以帶領自己摘掉貧困村的帽子,願意跟著他拼一把。

隨著村上産業的不斷擴大,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村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現在的聯東北村已經徹底脫胎換骨,在村裏形成了人人爭相干活掙錢的氛圍,大家徹底擺脫了過去走不出家門口的“死局”,精神面貌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現在村裏基本沒閒人了,想打麻將都找不到人,大家都跑去合作社幹活了,只能晚上在跳廣場舞時拉下家長、聊下天。”張大姐高興地説。

“下一步我們將對群眾的黨建文化進行帶動,今年準備在村委會旁邊建一個大點的黨建文化廣場,方便村民黨建宣傳進行文化活動,讓群眾腰包鼓起來的同時,提升精神文明,成為一個全方位‘富裕’的新農村。”劉超説。(姬文艷 趙影超 譚若昕)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