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房岩村: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致富

四月的房岩村,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芳香,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似玉帶纏繞山間,一幢幢新穎別致的農家樂扮靚著村村寨寨,村前山林盡染,村後綠野飄香,一個滿眼生機的生態旅遊度假村正初顯雛形。

房岩村位於驪山鎮至仁宗廟的灞臨公路兩側,總佔地面積8.3平方公里。因危房、因病、因殘、缺資金、缺勞動力、缺技術等,房岩村曾屬於深度貧困村。

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日前驅車來到了臨潼區房岩村,探尋這裡的變化。

小山村打造真實版“開心農場”

2019年7月,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戴勇鋼帶著責任感,領著幾個駐村幹部,扛著鋪蓋卷,來到了房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像所有駐村幹部一樣,戴勇鋼到村後立即了解村情,走訪調研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情況,仔細分析致貧原因,並認真聽取群眾對本村發展的建議和看法,尋求解決消除貧困之路。

要想使村子脫貧,生態宜居是基礎。戴勇鋼與駐村工作隊以及村兩委多次研究後達成了一致,第一步必須搞好村裏的基礎設施。從安置太陽能路燈、修建公共衛生間、修建排水溝、道路硬化等,他都積極出策出力,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援,下帶頭搞建設、謀發展。如今,房岩村舊貌換新顏,路變寬了,環境也更美了,群眾的生活也逐步走上了正軌。

1

房岩村街景。賀冬鵬/攝

通過走訪,戴勇鋼意識到,房岩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單一,村民經濟基礎薄弱,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現場突出,只有加強“造血”,才能讓村民真正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要真正提升房岩村的“造血”能力,必須要有産業做支撐。在與駐村工作隊以及村兩委多次研究後,房岩村建設了50畝以果蔬為主的生態園區,引領帶動傳統農業向觀光旅遊方向發展。遊客來到這裡,感受勞動和收穫的快樂,享受深厚的休閒旅遊內涵。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房岩村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2

房岩村“開心農場”。賀冬鵬/攝

戴勇鋼告訴記者:“不少遊客來到這裡,還會帶孩子來體驗農村生活,現在孩子普遍缺少對勞動艱辛的體驗,帶孩子來這裡玩,吃住在農家,讓他們從小知道勞動的艱辛和崇高,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很有意義。”

3

戴勇鋼向記者介紹“開心農場”的基本情況。賀冬鵬/攝

鄉村旅遊改變的不僅是群眾的錢包,也提升了當地群眾的文明水準。房岩村一位村民説:“現在俺們村裏人人講衛生,愛惜這好環境,與城裏人接觸多了,待人接物、穿著打扮都變得講究了。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近年來,房岩村整合資金啟動污水處理、公廁改造、道路硬化、環境整治等項目,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為鄉村旅遊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由於房岩村毗鄰最美環山路,發展農家樂對房岩村而言是朝陽産業,對群眾來説更是實實在在的脫貧富民産業,也會給村民分享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戴勇鋼表示。

微信截圖_20200414120344

房岩村農家樂。賀冬鵬/攝

“現在村裏的農家樂,已經形成一條産業鏈,也切實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農家樂用的蔬菜是村民自己種的,土雞也是自己養的。以前這些土特産都是自家享用,現在都變成增收的來源;僅此一項,村民每年可增加幾千萬收入。”戴勇鋼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此外,不少農家樂還雇用幾名村民長期務工,一年下來他們也有好幾萬元的收入。

如今,房岩村的多戶村民都陸陸續續辦起了農家樂,並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管理模式,村民的年收入也可達到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全村人齊步向前。在戴勇鋼的積極建議下,村民們進一步規範農家樂的經營行為,提升“農家樂”經營戶的經營素質,帶動村子裏從事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等産業發展。

“我們原來不懂經營,怕搞砸了賠錢,守著好資源也不敢發展,現在經營效益很好,幹農家樂很有信心,感謝戴書記帶著我們一塊兒幹!”農家樂一位工作人員開心地説。

接下來,房岩村將開發“吃住玩”為一體的旅遊模式,讓遊客在幽幽山谷間聽百鳥啼鳴,在淙淙溪水間流連忘返,把村裏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董旭葉 強一飛)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