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日均分析43億條發票數據“把脈”復工復産
記者23日從廣東省稅務局了解到,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該局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的優勢,深挖稅收數據“金山銀山”,形成一份份實打實的稅收經濟分析報告,持續跟蹤經濟運作情況、分析企業生産難題,為企業復工復産注入動力。
“我們每天要分析處理逾43億條發票數據,110億條貨物明細數據,從近2000個行業、83個經濟類型、20個地市(不含深圳)等不同維度,産出30余張統計報表,力求及時、精確反映當前廣東省企業的復工復産情況。”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處長袁紅兵介紹,發票是企業經營的商事憑證,實時記載著交易貨物和服務種類、數量、金額等明細資訊,具有全方位反映經濟活動的獨特優勢,當海量發票數據聚合起來,就是一張清晰的“經濟運作態勢圖”。
“就像奮戰在一線救人的醫護人員,我們的稅收經濟分析工作其實也相當於在為經濟‘把脈’,提出建議,為黨委政府精準施策提供參考。”談及稅收經濟分析,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副處長譚蜀鄂比喻道。
為此,廣東省稅務局迅速成立稅收經濟分析團隊,稅收經濟分析處、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業務部門聯合形成“數據管理、數據演算、政策分析、撰寫報告”的數據分析“流水線”,從2月初開始便著手深挖增值稅發票數據“潛力”,以問題為導向,採用對比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疫情對廣東省稅收經濟運作的影響,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從數據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這次疫情中文化娛樂、住宿餐飲、教育等行業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也可以看到一些産業的逆勢發展,例如科技和醫藥製造業、線上教育、線上娛樂,這些産業在近兩個月來呈現小幅逆勢增長態勢。”廣東省稅務局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負責人賴竹華指出。
“疫情期間,我們迅速開發建設了助力復工復産的智慧大屏以及專題應用,能夠直觀地展示全省復工復産的稅收數據情況,還可以下鑽到市縣區,為多個部門、各個層級做好復工復産工作進行數據賦能。”賴竹華説。
與此同時,專題分析可透視省內支柱性産業受疫情影響情況。
“例如針對廣東重要的汽車産業,我們發現部分汽車生産企業的供應鏈在省外,甚至有的在湖北,這一情況對廣東省汽車産業鏈會産生什麼影響?我們從這個關鍵問題切入開展分析,獲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袁紅兵透露。
據悉,截至3月23日,廣東省稅務局已經完成了19篇復工復産相關的稅收經濟分析報告。在翔實數據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廣東稅務部門向地方黨委政府提出許多切實有效的對策建議,推動精準解決企業復工復産難題。 (記者 郭軍)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廣東日均分析43億條發票數據“把脈”復工復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