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疫情對中國進口影響幾何?外貿仍有諸多亮點

進入2020年,外貿進出口數據發佈有了新變化:海關總署沒有單獨發佈1月份、2月份進出口數據,而是首次合併發佈。分析機構表示,此舉有利於消除春節錯位因素對進出口增速的影響。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前2個月出口降幅較大,但進口僅有小幅下降,疫情對進口的影響不明顯,説明我國經濟貿易具有較強韌性,內需動力強勁。面對近期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可能對全球經濟和外需造成的拖累,分析機構建議下一階段中國經濟以內需補外需。

今年前2個月疫情對進口影響較小 外貿仍有諸多亮點

海關總署表示,外貿進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等因素影響。其中,前2個月進口僅有小幅下降,疫情對進口的影響尚不明顯,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貿易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慣性,外加大宗商品裝船期和企業進口節奏的原因。

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出於防疫需要,春節假期延長,企業復工推遲,導致出口訂單生産放緩。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偉、劉學智表示,今年前2個月出口顯著下跌是在“意料之中”;進口之所以降幅較小,是由於國內對口罩、醫藥、設備等重要醫療物資的進口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進口增長。

雖然前2個月進出口總體下降,但依然表現出諸多積極因素。即便在疫情“黑天鵝”影響之下,外貿結構調整優化的步伐也未停歇。

一是對東盟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仍保持增長。前2個月,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傳統貿易夥伴進出口下降,對東盟進出口5941.1億元,增長2%,東盟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計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高出我國外貿增速11.4個百分點,佔31.7%,比重首超3成。

二是民營企業在外貿進出口中相對更具活力。海關統計顯示,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7萬億元(同比下降6.6%),佔進出口總值的41.9%,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提升,反映了國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三是大宗商品和重點民生消費品進口較快增長。海關統計顯示,前2個月,鐵礦砂、原油、煤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分別增加1.5%、5.2%、33.1%和2.8%。同期農産品進口值增長6.8%,其中大豆進口量增加14.2%,豬肉進口量增加1.6倍。

此外,據海關數據監測情況,2月份外貿進出口值是逐旬提升、企業申報報關單量是逐旬遞增的。另據海關總署對2552家外貿樣本企業調查情況,80.6%的企業已經復工。可見,出口企業供給能力正在快速恢復。

專家建議以內需補外需 預計3月後進口有望明顯回升

近期海外疫情加速蔓延,義大利、南韓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多。由於各國醫療條件、應對疫情的態度與方式各異,海外疫情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日前IMF已經下調了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0.1個百分點至3.2%。

新時代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表示,疫情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將從供給衝擊轉向外需回落,建議以內需補外需,其中基建投資是首選。新時代宏觀認為,目前我國既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速穩就業,又需要保證經濟增長品質以實現經濟轉型,基建投資符合這兩個目標,即佔比較高的老基建穩增長,佔比較低的新基建促進經濟高品質增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偉、劉學智表示,疫情之後受到重建需求支撐,3月後進口有望明顯回升。中國企業正在加緊復工復産,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為了把前兩個月的時間都搶回來,疫後重建力度肯定不小,預計國內疫後重建的需求將對進口形成較好的支撐。

此外,海關總署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促進穩外貿工作,出臺保障疫情防控物資零延時通關、應對疫情影響促進外貿穩增長、支援中歐班列和綜合保稅區發展的多項政策措施,全力支援外貿企業復工復産和外貿穩增長。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以及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市場信心在穩步提升。應該説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是暫時和階段性的,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李春暉)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疫情對中國進口影響幾何?外貿仍有諸多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