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中青報:疫情中的“善意流言”更具迷惑性

“蒙古國贈送的3萬隻羊,浩浩蕩蕩進入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滿都拉口岸”配上行進曲,羊群邁步向前如大片般氣勢宏大,觀看者無不感動於咱們這位北方鄰居的慷慨和實在。不過,很快得到證實,這只是一個誤會,蒙方朋友表示:“經過一個寒冷的冬天,現在的羊是一年中最瘦的時候,想把羊養肥後再運到中國。”據報道,目前蒙古國各個省還在以千隻為單位湊羊。

這只是一個善意的傳言。從疫情暴發到現在,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的戰“疫”中,一些傳聞、傳言、猜測不時出現。簡單的謠言有時剛一齣現,就很快被證不實;有的複雜的、專業性強的,需要專業人士出來解釋澄清。一些前一天大家還在熱烈討論的“爆炸性”消息,很快就被證實為謠傳。

比如,最早傳言的武漢菜價。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社交媒體上傳遞的幾張圖片把很多人驚呆了,一把青菜90多塊錢!但是,那張收費小票上顯示的超市很快發聲,這是有人PS的,武漢的菜價並沒有這樣大幅度上漲。

之後,由於對疫情的恐慌,出現了大量傳聞。最初疫情擴散,口罩短缺,於是有了用電吹風吹口罩、面部和手滅菌;用棉簽在兩個鼻孔抹小磨香油阻斷一切流感和瘟疫傳染;板藍根+熏醋可以殺死新冠病毒;開暖氣或空調能預防肺炎……這些,都先後被專家或者有關機構證偽。

至於疫情的拐點、各地解除疫情時間、出行正常化等,也常出現各種預測,甚至有的以鐘南山院士的名字發佈,以提高可信度。但這些“預言“,往往很快都被證實毫無根據。

非常時期,特別是處於不穩定和危險環境之中,人們更容易相信積極的、看起來可以扭轉事態繼續惡化的消息,這是人之常情。不過,為了迎合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憑空想像編造“善意的謠言”,讓一些偽科學、反科學的內容傳播出去,不僅達不到初衷,還會適得其反,讓人們麻痹大意,甚至影響整體防疫效果。尤其是一些“善意的謠言”,比一些惡意的造謠更有生命力,迷惑性更強,因為疫情面前,很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選擇性相信”。

其實,對於簡單的資訊,先看看是否出自正規媒體或者專業人士,如果來源不好辨別,再搜索查實一下,一般都可以辨出真偽。但是,因為這次人類面對的是一種新型病毒,病毒的傳播特點、人感染後的治療是非常專業的生物學和醫學問題,有些傳言讓人防不勝防,這就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解讀。

有這樣一則消息:因為論文數量不夠,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再次落選院士。這樣一條消息,讓人們紛紛指責科研唯論文之痛,甚至與疫情擴散之初,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有關病毒檢測和病例分析的論文相聯繫。其實,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每兩年增選一次,下一次是2021年,而且在2019年的增選中,屠呦呦並沒有參選。並且,兩院章程中對留學、學歷背景以及論文沒有明確要求。

對於這種社交網路上的不實傳言,《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月12日在“技術與健康”欄目刊文稱,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實際上是第一個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資訊流行病”——社交媒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濃縮了來自全世界的資訊和謠言,人們很難獲得真實資訊,這就加劇了恐慌、種族歧視以及對希望的渴求等情緒和行為的蔓延。

還有,“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承認第一個新冠病毒起源於美國”,讓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是“世界欠了中國的”。其實,電視節目的截屏中英文的正確翻譯為:“CDC確認美國出現首例來源不明的新冠病毒。”

病毒怎麼産生的,怎麼感染人類的,疫情又是怎麼擴散,疫苗何時研製出來,疫情何時能結束……這些都是縈繞於人們心頭的疑問。對於這些,有些人只相信和接受自己願意聽的,誰先説的聽誰的,誰嗓門大聽誰的,誰説的話符合自己心意就聽誰的,以至於讓“善意的流言”四處流傳。

流言止于智者。在病毒面前,智者不光是智慧,還需要專業再專業,不讓“善意“幫倒忙。(李新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中青報:疫情中的“善意流言”更具迷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