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我們始終看好與中國的合作前景”

2020年中東軌道交通展近日在迪拜舉行

核心閱讀

日前在迪拜落幕的中東軌道交通展上,參展的中國企業展示了“復興號”動車組、城際地鐵等軌道交通産品以及智慧軌道技術,成為展會一大亮點。許多參展商表示,願意在包括軌道交通在內許多領域與中國進一步開展合作,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為期兩天的2020年中東軌道交通展日前在阿聯酋迪拜舉行。中東軌道交通展每年舉辦一次,是輻射中東、北非、中亞、南亞國家和地區重要的軌道類展會,今年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企業參展。

中國中車等十余家中國企業帶來了“復興號”動車組、城際地鐵、單軌和貨車等先進的軌道交通産品和相關軌道技術,備受關注。前來諮詢洽談的外國客商紛紛表示,疫情是暫時的,他們不會改變對中國和中國市場的信心。

“中國企業有能力踐諾履約”

在展會現場,一組全身綠色的“智軌列車”展示吸引了大量目光。列車長達數十米,設計感十足,外形似有軌電車。“竟然可以不依賴傳統鋼軌道在馬路上平穩行使、靈活轉彎。”埃及交通部的參會代表在了解後發出感嘆。

據介紹,這是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智慧軌道快運系統,這兩天成為被“圍觀”詢問最多的産品。“智軌列車”將軌道交通系統與公共交通系統的優點相結合,大大節省了項目的建設週期,投資小、調度靈活等優勢突出。據了解,“智軌列車”看似無軌,實則有“軌”,採用的是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能夠精準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跡”上,實現智慧運作。

在中車及其旗下子公司的聯合展臺前,一塊巨大的綠色展板格外醒目,上面用英文寫著“我們的車輛如期駛向海外”。這是為新冠肺炎疫情特別設計的主題展示區,介紹中國為防控疫情所做的努力,以及中車近期向國外合作方按時交付訂單的詳細情況。“疫情不會中斷合作,中車目前海外履約基本沒有受到疫情影響。”中車聯合展臺負責人、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阿布扎比分公司總經理郭海豹説,“中國企業有能力踐諾履約,也有保障海外訂單及時復工的信心。”

中車共有數十家境外企業和機構,目前均已正常投入運營。“中車出口尼日利亞阿布賈內燃動車組、安哥拉內燃動車組、澳大利亞煤炭漏斗車等6個海外項目均已裝船發運,出口捷克動車組、以色列城鐵車、墨西哥蒙特雷輕軌項目等30多個出口車項目,已陸續恢復生産。”

郭海豹表示,疫情期間,原本擔心近期在當地的一個鐵路貨車項目投標和會議受到影響,沒想到業主方阿聯酋聯邦鐵路公司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一些回國休假的同事不能按時返回阿聯酋,阿方不僅通過視頻同身在國內的同事召開了項目説明會議,並且做出推遲項目截標時間的決定,“這讓我們非常感動”。幾家與中車有良好合作關係的外國公司代表也表示,他們對中車産品品質和信譽十分滿意,“疫情無法阻擋我們的合作”。

“期待在軌道交通展開更緊密合作”

眼下,中東北非地區正在掀起鐵路建設熱潮。據估算,中東和北非各國的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合計超過3000億美元。“在軌道交通領域,中國企業有較強競爭力,推出了不少技術先進的産品。”埃及交通部長顧問阿卜杜勒瓦哈布·厄尼米對本報記者説,“我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空間巨大,期待在軌道交通展開更緊密合作。”

“當前中東多個國家都有興建軌道交通的計劃,我們需要引進更多來自中國的先進軌道技術,雙方合作潛力巨大。”來自阿聯酋當地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奧薩馬表示,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全球最長,也擁有先進的自主研發技術。“中國和中東國家的軌道合作建設將帶動相關行業發展,也將為我們的貿易業務帶來利好。”

在河南林州市公務鐵路器材製造有限公司的展臺前,負責人王增玉正向參觀者介紹公司生産的鐵路器材配件。“許多觀展者都對中國表示了支援和信任。”王增玉説。一名來該公司展臺參觀的客戶説:“疫情讓世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全球貿易和製造業等各方面都缺少不了中國的積極參與。”

“我們不會改變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疫情對我們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造成一定影響,但疫情是暫時的,我們不會改變對中國市場的信心。”瑞典特瑞堡應用技術公司銷售經理伊文·哈密爾頓表示,他一直通過郵件、視頻電話等方式同在中國的同事和合作夥伴保持聯繫,相關業務從未中斷。“相信中國很快將戰勝疫情,我們始終看好與中國的合作前景。”

“中國政府在防控疫情方面採取了及時和有效的措施,展現出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前來參展的美國安斯德鐵路公司副總裁兼國際業務總經理馬柯斯表示,與中國企業長期開展的友好合作不會因為疫情中止,目前中國已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復生産,“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活力”。

希爾是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外籍員工,負責中東和非洲區域的商務拓展。“這兩天,我們都很忙碌,依然有許多客戶前來諮詢洽談,尋找合作機會。我相信中國一定能夠戰勝疫情。”(記者  周 輖)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2日 16 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我們始終看好與中國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