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冷靜“戰疫”、暖心“戰貧”——疫情下重慶扶貧一線見聞

雨水至,春播忙。翻地、挖溝、撒種……在重慶潼南區小渡鎮高壩村,戴著口罩、扛著鋤頭,脫貧戶李曉強在自家蔬菜地裏忙得起勁。

“只需一兩天時間,3畝多蔬菜種子就能全部播完,這其中有瓢兒白、四季豆、豇豆。”李曉強説,因為疫情還比較嚴重,農資一直沒有置辦。村幹部想得週到,把種子主動送到府,農時才沒耽誤,真是幫了大忙。

瓢兒白種子272袋、四季豆255袋、糯玉米221袋……在小渡鎮農業服務中心,一項項種子等農資發放情況登記造冊、清清楚楚。工作人員在全鎮防疫期間,專門針對出行不便、獲得農資不便的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提供配送到府服務。

不誤農時,不影響貧困戶搞産業增收入,作為重慶蔬菜最大産區的潼南,一手“戰疫”,一手“戰貧”,一項項暖心、細緻的政策措施正在落地中。

在潼南區太安鎮,重慶科光潼農種苗有限公司育苗大棚裏,茄子、苦瓜等蔬菜種苗綠油油一片,長勢喜人。

“‘戰疫’需要細緻冷靜,我們每天入棚的工人都佩戴口罩,分散就餐,上下班各測一次體溫,現階段也主要招聘鎮內的農民,保證生産正常進行。”企業負責人劉斌介紹,目前,公司大棚育苗量達到200萬株,將全部直接配送給區內有需求的種植散戶、貧困戶使用。

劉斌説,公司集中規模化育苗,幫農民省去了播種育苗的時間。預計3月份這批種苗就可以出棚,農民直接移栽下地,蔬菜五六月份就能正常上市,農時一點不耽擱。

“與種植大戶不同,普通農戶、貧困戶生産規模較小,一般不會提前預備種子種苗,新冠肺炎疫情對他們的春播影響可能更大。”潼南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吳迪告訴記者,為此,區裏專門出臺政策,對部分蔬菜種植散戶的集中育苗配送費用,區財政出大頭給予兜底。

適度開發疫情防控臨時性公益崗位,優先安排因疫情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摸底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意向、培訓需求和企業復工、用工需求資訊,加強勞務服務,協調解決交通出行等問題,幫助有序返崗就業……2月中旬,重慶出臺23條政策,助力基層“戰疫”“戰貧”。

在重慶武隆區武陵山深處,有一個復興村。這幾年,靠著綠色、潔凈的土地資源,當地老鄉一畝地種出3000多元的水稻産值,群眾穩定脫貧有了主導産業。

駐村第一書記張向東告訴記者,村裏500多公斤稻種、50噸有機肥等生産資料年前已備好,三四月份就可以育秧播種了。

張向東説,駐村工作隊也成了疫情防控隊,配合村裏進行防疫管控,同時細緻落實春耕春管防護的要求。

下地之前要戴口罩、測體溫,做好資訊登記;5個技術小組每組3人,各自包乾50畝果樹的修枝整形,分散開作業。復興村新發展的桃樹産業,今年要開始挂果,春管任務重,但防疫措施一項也沒落下。

“水稻産業發展上了臺階,桃樹、梨樹等特色經果也是豐收在望,我們對今年鞏固脫貧成果有信心。”張向東告訴記者。

新華社記者李松、伍鯤鵬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冷靜“戰疫”、暖心“戰貧”——疫情下重慶扶貧一線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