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東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治愈患者在珠海出院

“謝謝大家,感謝醫護人員!”2月5日上午10時30分,76歲的高齡治愈患者從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下稱“中大五院”)出院,這也是廣東省首例被治愈的重症患者。與她同一天出院的還有兩位患者,她們在醫護人員送上的鮮花和祝福聲中,迎來了新的生活。

中大五院副院長李中和表示,“這例重症患者成功救治,可以提振其他患者治愈的信心。”據了解,該患者一家三口均為確診病例。從1月18日入院治療後病情加重,22日她被推進了ICU進行緊急搶救。據中大五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黃瑾教授介紹,這位高齡重症患者來自武漢,1月11日從武漢來珠海看望女兒;1月17日發現身體不適,初步診斷為新冠疑似病例;1月18日入院治療後病情加重,相繼出現了急性呼吸窘迫、膿毒性休克等症狀。

自入院治療以來,醫院專家組成員每日兩次碰頭討論,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包括病毒複製情況、免疫狀態、各器官系統功能等,制定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及時根據治療反應調整治療方案,逐一攻克各並發癥,患者轉危為安直至今天成功出院。“這也堅定了患者可以成功治愈的信心。”

首例重症患者治療遇到哪些難關?黃瑾説,首先要過的是“呼吸關”。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很快就會變成“白肺”,這樣患者的呼吸會變得非常困難,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在最初給予這位患者呼吸支援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供氧支援。另一個要跨過的就是“休克關”。“這位患者在入院後病情加重,出現血壓下降、血液乳酸濃度高等情況,我們診斷為膿毒性休克,即由於細菌造成的感染性休克。”黃瑾説,這對於團隊而言是一次挑戰。

“最核心的治療思路還是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黃瑾舉例説,以重症患者為例,每個病人在用某種藥的時候,都要考慮其基礎病的情況。一般老年人的情況會涉及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病,那麼在調整藥物用量上需有斟酌。總體而言,就是需要在對症狀的判斷上給予患者“量身定做”的治療方案,治療過程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見招拆招”。

“目前治療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我們免疫治療的整體思路,主要還是提升患者的身體機能。”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副主任肖非舉例説,患者如果出現腸胃不好進食困難的狀況,醫護團隊就會針對性加強營養方案;如果是呼吸突然急劇困難,就要採取各種方式給患者供氧,“我們的治療關鍵還是激活患者免疫力,提高他們的自身免疫系統能力來戰勝病魔。”

肖非提醒道,雖然重症患者已經出院了,但並不意味著市民可以放鬆警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僅是新冠病毒,每年死於流感這類疾病的人數也並不少。“珠海目前仍有一些新增病例,所以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出門要戴好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手衛生。”他説。(記者 黃鶴林 何麗苑 董謙君 蔣欣陳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廣東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治愈患者在珠海出院)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