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中青報:社會力量如何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作用

歷次減災防災實踐中,尤其以汶川大地震為標誌,都是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並取得顯著發展的時候。

不過,由於防控疫情需要限制人員流動,跨區域的社會力量介入存在一定困難。最近,歌唱家韓紅的基金會受到很多網友關注,韓紅一邊接收、登記捐贈物品和資金,一邊忙於發放,還要當車手,終於不堪重負,終止接受捐贈,自己也病倒住院。

當地誌願組織的力量在武漢有一定體現,比如私家車志願者,酒店聯盟等,但他們持續下去的消耗也很大。這些志願組織在日常活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抗疫戰爭中,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抗疫戰爭中,最核心的社會力量還是區域性的基層社會力量,也就是費孝通所説的生活秩序或者鄉土秩序的社會力量。這些力量不僅沒有受跨區域社會組織被阻隔的約束,反而因為本身是生活性、地域性的社會力量,發揮了政府不能發揮的作用:在農村是村一級治理組織,在城市則是小區業委會,以及物業管理公司。

在防控疫情做得比較好的杭州,基層組織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以這兩種力量為基礎,再加上基層政府的支援,就可以做好基礎性的防控工作。

社會參與還有一個作用是能夠做到相互督促,傳播相關知識,把戴口罩、消毒、照顧疑似病人和隔離人員的知識張貼在每個樓房單元的門上,做好基礎性防控。如果小區內有隔離人員,社區志願者可以在經過專業輔導後,參與到隔離人員的支援性活動中來。一些小區實施黨員屬地化管理之後,也積極組織黨員志願者參與防疫工作。

從專業角度來説,社會力量不是專業的力量。這次疫情不是一般的疫情,一些受過基本急救培訓的人員基本用不上。實際上,即使就社區隔離進行醫學觀察的輕症病人來説,也是不得已才放在社區。如果能夠集中隔離觀察,應該放到支援條件和物理隔離條件更好的地方,比如黨校、政府的培訓中心等。目前,武漢已經啟動集中隔離,在前期定點隔離和居家隔離的基礎上,各區將對經發熱門診診斷有肺炎症狀或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進行隔離。

此次抗疫戰爭的教訓是,社會的消費模式需要改變,提倡不吃野生動物。對肉類的處理也需要做好防疫工作,如集中屠宰。一些生活小竅門也要掌握,比如在廚房處理肉類,最好用浸泡的方法清洗,而不是用水龍頭活水沖洗,以免霧化後肉類上的細菌和病毒污染廚房。這樣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疾病感染。

從秩序維度來説,為了應對公共衛生事件,還需要大力發展社會組織力量,尤其是在專業性水準方面,政府也要在平時給予社會力量政策支援。社會組織力量的發展,也需要有實踐支援,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中青報:社會力量如何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