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聚合力補短板 陜西脫貧攻克最難啃的“硬骨頭”

核心提示

在陜西,深度貧困縣共有11個,全部集中在基礎條件差、制約因素多的陜南秦巴山區。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剩餘的29個貧困縣中,深度貧困縣還有10個(鎮安縣已退出),這些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我省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面對短板,我省聚焦精準,迎難而上,全面啟動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以更加有力的行動,向貧困宣戰,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不斷奪取新勝利。

一條條硬化的村組道路不斷延伸,一座座嶄新的廠房和農舍拔地而起,一片片橘園和茶園展示著産業興旺的魅力……

2019年7月8日至12日,省委書記胡和平來到紫陽縣3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城關鎮雙坪村開展“解剖麻雀式”駐村蹲點調研,5天4夜,他遍訪在村189戶群眾,和大家一起算收入賬、支出賬,商討脫貧致富好辦法。此前,胡和平已3次到我省貧困程度最深的紫陽縣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2019年8月5日至9日,省長劉國中赴山陽、白河、鎮巴等深度貧困縣,先後深入貧困戶家中、農業産業園、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社區工廠等,詳細了解産業扶貧項目、産品銷售以及貧困戶增收等情況,研究産業脫貧長久之策。

在陜西,脫貧攻堅就是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始終將深度貧困攻堅作為重中之重,省委書記、省長多次到深度貧困地區調研指導工作,其他省級領導也多次深入貧困地區指導工作。

2019年以來,我省面對剩餘2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6.5萬人脫貧的年度目標任務,瞄準11個深度貧困縣,迎難而上,從最難啃的“硬骨頭”攻堅,措施不減、責任不減、投入不減,集中優勢兵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全省決勝脫貧在望。

夯責任強落實 幫扶力度不減措施不減

入冬以來,白河縣雙豐鎮雙安村第一書記胡定堯還是那樣忙:每天走訪村民,對脫貧攻堅政策進行再宣傳;叮囑村民注意安全生産生活;制定2020年的發展計劃。和胡定堯一樣奮戰在扶貧一線的,還有他在平利縣大貴鎮柳林壩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兒子胡珂,以及在漢濱區關廟鎮中心衛生院擔任健康扶貧專幹的兒媳周耀艷。他們一家兩代三人,如今都在各自的扶貧崗位上相互理解,互相比拼。

在深度貧困縣安康市嵐皋縣,縣委書記周康成2019年9月主動認領了一個新職務——佐龍鎮蠟燭村(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總隊長。自他擔任該村脫貧攻堅總隊長以來,到村入戶不下10次,協調解決50余名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幫助村上制定茶葉、獼猴桃産業發展規劃等。目前,嵐皋縣共有72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總隊長分別由29名縣級領導、24名鎮級“一把手”、19名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

縣委書記主動擔當責任,各級領導幹部層層壓實責任,著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這種衝鋒在前的工作幹勁,目前正在全省上下形成一種常態。

2019年,為進一步夯實深度貧困縣攻堅責任,我省將脫貧攻堅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權重由5分提高到20分,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結合貧困村、貧困戶需求,全省從省直單位選派65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

漢濱區七堰移民搬遷安置社區一角。(三秦都市報記者 黨運攝)

聚合力補弱項全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

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設施要先行。

“看到屋,走到哭。”這曾是昔日深度貧困縣鎮巴縣落後交通的真實寫照。

2019年2月20日,預計投資5.88億元、工期3年的320省道鎮巴星子山隧道及引線工程舉行開工儀式,這標誌著鎮巴縣東區9萬名群眾即將擺脫行路難困擾。

要想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各方力量的幫扶和支援。

雁塔區、航太基地對接漢濱區;未央區、航空基地對接紫陽縣;新城區、高新區對接嵐皋縣;閻良區、經開區對接鎮巴縣……目前雙方正在産業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精準發力,在教育、衛生等領域拓展合作空間。這是我省為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2019年5月底統籌調配力量,在原有結對幫扶基礎上,動員組織西安市的8個經濟強區和8個開發區、咸陽市的2個經濟強區及楊淩示範區對深度貧困縣進行結對幫扶的一組鏡頭。

為動員各類幫扶力量向深度貧困縣聚集,2019年,我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高等院校、醫院“3+X”幫扶體系的助推作用,實施幫扶力量到深度貧困縣“六個一”。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駐村包聯的省級參扶單位達196家,佔全省省級參扶單位總數的三分之一。

聚合力,補短板。目前,我省深度貧困縣“兩不愁”基本解決,“三保障”可按時完成,涉及貧困縣退出的通瀝青(水泥)路、電力入戶、村衛生室等全部達到退出標準。深度貧困縣年度危房改造任務已按時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已全部達到國家入住標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

紫陽縣蒿坪鎮社區工廠裏工人們正在加工毛絨玩具。(三秦都市報記者 黨運攝)

抓産業促就業戶戶能增收人人有事幹

産業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是帶動群眾發展産業致富的有效途徑。

“入股有分紅、務工有工資、同步同業有訂單……多重增收路讓大家穩定脫貧有了‘保險’。”漢濱區晏壩鎮金龍村村民李付東説,依託村裏的金龍現代茶葉園區,加上兒子、兒媳在外務工掙錢,全家2016年就脫了貧。他2019年拿到各類分紅2631元,務工工資2.5萬元。

為把貧困戶嵌在産業鏈上,漢濱區目前共建成重點現代農業園區185個、培育龍頭企業52家、專業合作社1800家,帶動貧困戶1.9萬戶5.4萬人,全區實現了産業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貧困戶的全覆蓋。

“我如今再也不用到外地了,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月工資2000多元,還方便照顧家裏老人和孩子。”覃丕珍是紫陽縣麻柳鎮趙溪村的貧困戶,通過政府各類補助政策,2019年她僅掏了1萬多元就搬進了麻柳鎮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當年6月,她在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參加了免費縫紉培訓,8月,便在麻柳鎮多樂玩具新社區工廠上班。

近年來,紫陽縣為了使搬遷群眾有業可就,先後引進並建成以毛絨玩具文創産業為主的新社區工廠60家,吸納移民搬遷群眾就業3217人,其中貧困群眾1070人。

2019年,我省持續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扶持力度。目前,我省有勞動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家庭基本實現了每戶至少有1個穩定增收産業,或至少1人穩定就業。

蘇陜協作項目鎮巴縣小洋鎮毛埡村興民天麻合作社天麻加工車間。(三秦都市報記者 黨運攝)

強教育促健康孩子有學上群眾病有所醫

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教育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多虧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不僅讓我外孫女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還圓了她的大學夢。”嵐皋縣民主鎮農田社區貧困群眾黃向余老人説。老人的外孫女祝恒靜,由於父母早年先後去世,一直和黃向余相依為命。2014年,黃向余家被識別認定為貧困戶。祝恒靜在縣上上高中的3年,學校不僅免其學費,還為她發放助學金,政府也為她辦理了孤兒資助金。2018年,祝恒靜考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通過各方幫扶,她圓了大學夢。

因病致貧返貧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鎮巴縣近年來通過打造“村醫和村衛計專幹各1人+鎮級醫生和公衛專幹各1人+縣級指導人員1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等,全縣貧困人口新農合參合率達100%,縣域內就診率達93%,全縣因病致貧率由2016年的38%下降到4.2%。

2019年以來,我省在深度貧困縣不斷強化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實行月報制度,建立入學資訊臺賬,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全省深度貧困縣已實現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目標。全省深度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實現了全覆蓋。

脫貧攻堅,決勝可期。

(陜西日報記者 蘇嶸 程偉)

二〇一九陜西脫貧攻堅亮點

■ 2019年年度減貧任務超額完成,全年實現57.88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剩餘29個貧困縣均達到退出標準。

■ 全省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所有貧困村實現生活用電和動力電、通信光纖和寬頻全覆蓋。

■ 集中力量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精準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48.1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體系。8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任務完成。

■ 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向11個深度貧困縣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2.23億元,佔全省總數的23.1%。將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310元,全年共保障未脫貧建檔立卡低保對象14.06萬戶34.65萬人、特困人員10.26萬人。

■ 蘇陜扶貧協作深入推進。江蘇省全年投入幫扶資金22.78億元,支援的1526個項目均已開工,1298個項目建成併發揮扶貧效益。

■ 堅強脫貧攻堅隊伍。全年選派駐村工作隊員3.57萬人,累計培訓各級各類扶貧幹部57.4萬人次。

■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7681家民營企業和8461家社會組織累計投入資金87.55億元,惠及貧困人口超160萬人次。37家中央單位實施扶貧項目746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2.5萬戶。

■ 鞏固脫貧成果。編制56個貧困縣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指導功能表,選聘2.7萬名産業指導員,實施特色産業項目1.5萬個,確保有勞力貧困戶每戶至少有1個穩定增收的産業項目。引導新型經營主體1.4萬家參與産業扶貧,穩定帶動50多萬戶貧困戶增收。

記者手記

勠力同心 勝利在望

蘇嶸

2019年年底,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陜西日報“全媒體行動”聚焦深度貧困縣,走進我省深度貧困縣安康市嵐皋縣、漢濱區、紫陽縣和漢中市鎮巴縣進行調研採訪。

一週的採訪,陜西日報全媒體記者一行無論步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龍頭企業,還是來到扶貧移民安置點、社區工廠、養老院等,看到的是基礎設施的短板正在補齊,農村現代産業體系正在構建,社會事業和保障體系正逐步完善,脫貧群眾無不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感受到的是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各級領導幹部們飽滿的幹勁和不拔窮根誓不罷休的鬥志。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這是記者在基層走訪時的切身感受。這些山區縣紛紛搶抓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建設的大好機遇,使小農戶連接大市場,讓特色農産品走出大山俏銷全國;借助蘇陜扶貧協作機遇,一座座社區工廠建在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新社區旁,群眾在家門口實現打工掙錢;通過發展産業、園區,壯大村集體經濟,貧困群眾鑲嵌在了産業鏈上,既當股東享受分紅,又當産業工人掙工資,實現多種收益合力脫貧;落實健康扶貧政策,貧困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已成為現實……

搶抓機遇期,持續可發展。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深度貧困縣發展的主要原因。如何抓住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機遇期,讓路通起來,産業強起來,新居建起來,人心扶起來,為山區縣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是各地各級的當務之急。

在我省貧困程度最深的紫陽縣採訪時,該縣縣長陳蓮告訴記者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近3年,紫陽縣富硒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已從19億元提升到62億元,該縣鄭遠元足浴品牌帶貧人數佔到全縣8萬勞務輸出人數的一半,僅此項勞務收入達到每年25億元,帶動了相關産業鏈的發展。

當前,各級各地唯有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既定目標任務,聚焦精準、查漏補缺、補足短板,才能確保陜西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交出一份真正圓滿的“脫貧答卷”。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聚合力補短板 陜西脫貧攻克最難啃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