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科技養“蝦稻” 山村甩窮帽——安徽六安漫山紅村産業扶貧記

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黃衛兵沒想過,祖祖輩輩耕作的稻田裏還能養蝦。更沒想過,坐在家裏就可以遠端“監控”蝦稻田,水質下降了還會自動報警。不僅輕鬆,這樣種養出來的小龍蝦和稻米,還能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讓他在55歲這年終於甩掉了“窮帽子”。

“溶氧6.97mg/L,pH7.3,氨氮35.67ug/L”,來到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姚李鎮漫山紅村村委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外墻上電子屏不斷閃動的幾組數字。

“這是我們扶貧蝦稻田水質的實時檢測情況,溶氧量和pH值是看氧氣含量和酸鹼度是否適合水生物生長,氨氮值是看化肥含量是否超標。”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黃磊説。

漫山紅村地處大別山腳下,依山傍水,生態良好,卻曾是個長期找不到致富路的貧困村。以傳統農作物水稻為例,當地多年來只種單季,一畝地每年只有四五百元收益。

近年來,漫山紅村開始實施“蝦稻共養”立體生態迴圈農業,在稻田裏養殖小龍蝦,提高經濟效益。“蝦稻共養”雖好,但對水質要求較高,不能用化學農藥,只能施加特定的有機肥,水體若遭到污染或有農藥殘留,蝦群便會大量死亡。

“村裏有需求,我們決心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村裏搞‘智慧水産養殖’。”黃磊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是該所派駐到漫山紅村扶貧的3名隊員之一。經過調研與開發,去年秋天,他們的“漫山紅村智慧水産養殖系統”建成上線。

記者在位於村委會二樓的“指揮中心”看到,通過分佈在各處的感測器、攝像頭和無線網路傳輸,在這裡的大螢幕上可實時掌握全村1000畝蝦稻田的生長和水質情況。據了解,去年冬天該系統曾對水質報警,經檢查是還田的水稻秸稈腐爛導致水質變差,村裏及時組織打撈並換水,沒造成損失。

黃衛兵家的16畝地也從去年開始“蝦稻共養”,挖溝、扎網,投入了1萬多塊錢。“我是享受到‘監控’的好處了,坐在家裏用電腦、手機就能看見自己的田,可以防盜,水稻跟蝦的品質也有保障。”黃衛兵説,他夫妻二人身體都不好,“智慧養殖”大大減輕了勞動量。去年他家收了大約3000斤小龍蝦,扣掉成本再加上養雞、光伏等收入,兩口子凈收入超過兩萬元,甩掉了戴了多年的貧困戶帽子。

村裏的“能人”彭立萬去年光賣蝦就收入了30多萬元。“我以前在上海做水産生意,看到家鄉的形勢好就回來了。”彭立萬説,漫山紅村的水來自大別山,好水養出來的小龍蝦肉多、殼薄、乾淨,在市場上被稱為“青紅蝦”,一公斤要比普通蝦貴三四塊錢,銷往滬蘇浙供不應求。

養蝦效益好,不施農藥、化肥的“蝦田米”也能賣上好價錢。受産業帶動,去年漫山紅村順利脫貧出列。今年11月,村裏最後一批16戶貧困戶、28人也全部脫貧。

“下一步,我們準備把蝦和稻米註冊商標,結合電商銷售,讓村裏的高品質農産品走出大別山,做出大名堂!”漫山紅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方中説。

黃磊説,實現遠端監控、實時檢測僅僅是“智慧水産養殖系統”一期工程,後續還有二期工程。“現在養蝦,要靠人穿著皮衣下水撒料投喂,很辛苦,人工成本也高。”他説,他們正在考慮開發“自動定時投放餌料”等新功能。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科技養“蝦稻” 山村甩窮帽——安徽六安漫山紅村産業扶貧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