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甘肅平涼“隴上旱碼頭”扶貧那些事:“店小二”成“大老闆”

“如今自己最大的轉變就是從‘店小二’變成了‘大老闆’,不用外出打工了。”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大西北”農家樂負責人李存寶説,現在一家人就經營這個農家樂,收入還不錯,還能照顧到家裏老人和小孩,感覺很幸福。

平涼市為陜、甘、寧交匯幾何中心“金三角”,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目前,當地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000多個,涉及種植、養殖、加工、商貿等各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逐漸發展成為當地脫貧路上的“領頭羊”。

2013年開始,甘肅省文化旅遊廳開始幫扶崆峒區脫貧,先後選派3名優秀幹部在崆峒區擔任重要職務、13名優秀幹部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確定76名黨員幹部聯繫幫扶1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該廳利用當地優勢特色資源、産業基礎,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施計,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遊、合作社入股配股等多元增收産業。在麻武鄉實施鄉村旅遊扶貧農特産品開發項目,幫助該鄉城子村創辦了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個主打種植養殖,一個側重山貨農特産品開發。

如今,合作社創出的“城子山貨”胡麻油、土雞、土雞蛋和土蜂蜜已通過網路渠道走出大山,遠銷全國各地。貧困戶同時作為合作社的股東,年底領取分紅。村民們稱幫扶幹部“接地氣、有人氣、提心氣”。

讓崆峒區人民吃上“旅遊飯”,一直是崆峒山下民眾的新夢想。為此,該廳給崆峒鎮協調落實幫扶資金200多萬元,打造了崆峒鎮半山農家樂示範點、崆峒山大景區停車場等旅遊配套硬體設施項目,推動了崆峒區旅遊特色産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甘肅省文旅廳還多次聯繫平涼紅會醫院在崆峒鎮高嶺村、中河村開展義診活動,併為民眾捐助藥物。醫生把脈問診、指導百姓用藥,併為其講解“醫療幫扶”的相關政策,讓老百姓體會到惠農政策的陽光。

借助農村“三變”改革的東風,將農戶的土地和母牛入股、項目及幫扶資金折股、群眾投資及村集體資源變股等方式,甘肅省文旅廳在麻武鄉建成了肉牛養殖示範小區,配套畜草加工設備,積極推進“牛”産業優化升級,讓養牛氛圍充分調動貧困戶脫貧的信心。

麻武鄉麻武村黨支部書記韓愛軍説,村上歷來有養牛的傳統,但每戶僅有1至2頭,從未形成規模化養殖,省文旅廳幫他們村建成了肉牛養殖示範小區,並派遣專業技術人員為養殖農戶培訓技術,讓貧困戶入股分紅。

同時,利用幫扶資金給養牛戶發放7500元作為購牛資金,對於那些沒有條件養牛的貧困戶,協調有條件的農戶實行“代養”。現在村上村民個個成了養牛能手,養牛致富已成為麻武村一大亮點。

甘肅省文旅廳還協調蘭州大學在大寨鄉展開“教育扶貧”項目;協調甘肅省人壽財險公司為香蓮鄉鄉村幹部家庭辦理了財産保險;協調天津市河西區為麻武鄉7個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啟動資金。

“精準扶貧這條路不僅要走實,更要走深。”甘肅省文旅廳幫扶工作隊隊長李曉峰表示,要將幫扶工作從“輸血”變成“造血”,讓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走出困境,拼勁全力甩掉“貧困戶”的帽子。(朱婷婷)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甘肅平涼“隴上旱碼頭”扶貧那些事:“店小二”成“大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