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讓美麗鄉村與文化旅遊等幸福産業相得益彰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文化旅遊等幸福産業在鄉村如何落地開花?怎樣更好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近日,“發展幸福産業 振興鄉村經濟”峰會在南京市高淳區舉行,專家學者共話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産業融合發展議題,共商推動美麗鄉村與幸福經濟相得益彰,實現産業興、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結合。

茶園青翠,白墻黛瓦,竹影婆娑,初冬的南京市高淳區小茅山腳自然村寧靜怡人。近年來,小茅山腳村積極發展特色旅遊産業,規劃建設精品民宿及餐飲酒店,不僅帶動了當地文旅經濟産業發展,還吸引了一批外出務工者返鄉就業創業,走上了鄉村振興、農民富裕的發展路子。

産業振興是支撐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已經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生産的地方,還有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等重要功能,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綜合處處長楊淩志説。

“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在鄉村産業上。”農業農村部産業發展司原巡視員、産業化辦公室副主任王秀忠表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中,第一個就是産業興旺,沒有産業振興就不可能有産業興旺。“鄉村産業的構成,可以圍繞三個方面,一是農業、農村資源,二是發展現代農業,三是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全國總工會原常務副主席、中創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楊興富認為,産業振興要以産業價值鏈為引導,以社會需求和政策為導向,進行産業分析和項目佈局,通過招商引資和招財引智,提升産業聚集度和産業優化能力。

2019年6月印發的《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産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至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增加值佔縣域生産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鄉村産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鄉村産業體系健全完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綠色發展模式更加成熟,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産業扶貧作用進一步凸顯。

楊淩志表示,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加快發展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現代鄉村産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繁榮農村經濟活力,實現農民生活富裕。

增強産業發展動能

“近年來,以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為代表的幸福産業蓬勃發展,在增加人民幸福感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培育了發展新動能。我們所説的幸福産業,不是傳統産業模式的簡單延續,而是以綠色、健康、智慧等為特徵的幸福産業。”文化旅遊部綜合協調司司長張堅鐘説。

農業是生態産品的重要供給者,綠水青山基本都在農村,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建設美麗中國、記住鄉愁,首先要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

高淳被譽為南京的“後花園”和“南大門”,是國際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近年來,高淳區圍繞構建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鄉村升級版,把高淳全域作為一個美麗大花園來打造。依託椏溪慢城、高淳老街等生態文化資源,一體化經營開發山慢城、文慢城、水慢城,嵌入式發展農家樂、漁家樂、鄉村民宿等休閒旅遊産業,建成休閒農業基地9萬畝,前來休閒旅遊的遊客持續增長。

高淳區區長劉偉介紹,目前,高淳以西部水産養殖、東部特色林果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已經初具體系,“固城湖”“慢城”“遊子山”三大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正成為拉動農民增收致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一張“金名片”。

據了解,依託獨特的山水資源,高淳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把固城湖螃蟹打造成了惠及10多萬農民,涵蓋螺螄養殖、水草種植、飼料銷售等10多個上下游行業産業鏈,整體規模達到38億多元的地標品牌;把休閒農業打造成年收入規模超10億元的特色産業,成為全國首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把農村電商做成了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區,去年全區農村電商交易額達到11.5億元,真正讓良好生態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經濟增長點。

“可以用共用經濟的思維發展農業農村。”國家發改委資訊中心首席資訊官張新紅説,農村有很多城市不具備的優勢資源,比如清新的空氣、廣袤寧靜的原野、寬敞的住房、熟人社會等。“共用經濟通過網際網路可以把農村的資源連接起來,比如私家菜園、私家果園、私家茶園;農村缺少的資金、人才、知識等資源,也可以通過共用的辦法引進來。”

優化産業發展環境

“鄉村經濟離不開農村建設與特色農業的發展,要在考慮地質環境品質、容量等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幸福産業和鄉村經濟建設更上一層樓。”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原司長姜建軍説。

文化旅遊是幸福産業的重頭戲。張堅鐘認為,要打造文化旅遊融合新高地,必須跟區域內眾多的相關産業共同成長、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

“其中最關鍵的是生活富裕,發展産業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民生活富裕幸福。”楊淩志認為,發展幸福産業,不僅僅是為“來村”的消費者幸福著想,也是為“在村”的農民幸福著想。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當地村民素質和鄉風建設,盤活優勢資源和要素,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暢通要素下鄉渠道。“我們共同的目標是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滿意。”

楊淩志表示,目前,各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快慢不均。在資源要素方面,鄉村人才支撐力度不足,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匱乏;地方投入農業農村缺乏硬約束,農村金融失血,“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依然突出;農業設施用地和鄉村産業發展用地難問題也依舊突出。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保障。必須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地向鄉村流動,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産業、資訊匯聚的良性迴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楊淩志説。(熊 麗)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讓美麗鄉村與文化旅遊等幸福産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