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西鹹新區涇河新城:以茶為媒 打造特色文旅産業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天下茯茶,涇陽一絕。”來到陜西感受茯茶文化,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的茯茶鎮是必去的地方,景區內包括文化旅遊版塊、茯茶産業園版塊、配套服務版塊和觀光農業版塊。自2015年8月對外開放以來,其憑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特色産業佈局,在助推涇河新城全域旅遊,帶動當地群眾創業就業、致富增收,推動茯茶産業快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發展特色小鎮的一面旗幟。 

1

民居變景區 涇河文旅新地標

“剛開始在村裏開茶樓大家都不理解,覺得沒人來這裡喝茶,現在到了旅遊旺季,小院子裏人滿滿的。我們帶頭做起來以後,現在茯茶鎮周邊已經有一百多家茶樓了。”民居變茶樓,鄉村變景區,幾年前張美麗和丈夫還在外地工作,現在他們在茯茶鎮的水韻閣茶樓已經有了一定規模。

據了解,在茯茶鎮就地提升改造工程中,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在保留原村莊和農民宅基地的基礎上,運用關中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結合現代手法對雙趙村民居進行整體形象提升,無償對民居外立面進行提升改造。“政府在週邊建設,我們在自己家裏建設。”也就是在2015年,張美麗和丈夫懷著對家鄉茯茶文化的熱愛和對家鄉旅遊發展的信心,開始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設茶樓。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走進茯茶鎮,溫泉水道蜿蜒環繞,街道旁的倣古商鋪、茶樓應有盡有,關中特色小吃吸引遊客們駐足品嘗。

2

商鋪背後就是曾經的涇河新城雙趙村,民居淡雅,茶樓飄香,古樸整潔的茶鄉畫卷躍然眼前。茯茶鎮在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立足於茯茶産業長遠發展,全面整合區域內文化資源,形成集茯茶産業發展、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全力打造“中國茯茶之都”

涇陽茯茶的“金花”優質品質已為大家熟知。茯茶鎮所在的涇河新城是絲綢之路“大地原點”,是明清時期西部的商務總匯和金融中心。官茶到涇,另行檢做,製成茯磚茶後,才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亞各國。

“暑氣熏涇陽,伏日築茶忙。坊間壓磚石,城外十里香。”如今走進茯茶鎮的古樸街道,依舊能感受到清順治年間描述的涇陽茯茶産業發展的繁榮景象。隨著茯茶鎮的發展,歷史上的茶産業興盛景象再度出現。據了解,茯茶鎮匯集了近40家茯茶在生産企業,有超過50家的茯茶經銷企業和40多家茶館,是中國茯茶産業的集散地。

遊客們來到茯茶鎮,在深度體驗式的旅遊中認識、了解茯茶,提升了涇陽茯茶的市場認知度和佔有率。近幾年來,茯茶鎮以茯茶文化産業園為引擎,帶動社會資本大量投入到茯茶産業當中,推動茯茶産業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發展。僅2018年涇河新城茯茶産業年産值約30億元,從業人員大約有1萬人。

3

“茯茶歷史悠久,可挖掘的東西很多,我們就是要更好的把家鄉的茶文化傳承發揚出去”茯茶鎮的商戶向記者介紹,從事茯茶産業的初衷也和對茶文化的熱愛有很大關係,茯茶鎮以茯茶産業為核心的理念為創業者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依託茯茶産業、關中民俗文化,通過産業聚集,做大産業規模,宣傳推廣茯茶文化的同時,也推動了茯茶産業壯大發展。

4

5

 産業促增收 助推鄉村振興

“如今在家享受慢生活,把生意做了,把錢也賺了。”張美麗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經營和茯茶鎮的客流量增多,自家茶樓的客源也相對穩定起來,周邊上班族和居民平時會來喝茶。她平時還會在茶樓開展茶藝、茶禮等培訓,帶動、鼓勵鄉親們抓住茯茶鎮發展的機遇。

6

“和面、盤條、上桿、開面、醒面、掛麵……我們空心掛麵的好手藝好味道被更多人知道,前幾天我們的掛麵都斷貨了。”隨著茯茶鎮的客流增收,來自商洛的石少文在茯茶鎮經營的老石家手工掛麵品牌也被更多人知曉。小鎮裏的店舖全年無休,和老伴兩個人忙不過來還要雇六個人幫忙。

茯茶鎮不僅吸引了當地村民回鄉創業、就業,也吸引了眾多外地商家入駐,茯茶鎮旅遊的興旺帶動了雙趙村及周邊幾個村的發展。村民告訴記者,現在村裏基本家家都經商,群眾創業熱情高漲,村民的精神面貌、經濟收入和村容村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了解,茯茶鎮開園以來,在外打工、經商的村民陸續返鄉創業,共帶動3000余人實現創業就業。茯茶鎮小吃街共計70戶商家入駐,當地村民年均收入從創業前的戶均5萬餘元增加到10萬餘元。2017年茯茶鎮被原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充分發揮了“城鄉統籌,鄉村振興”的作用,有效帶動了周邊村鎮經濟。(姬文艷)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