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六成受訪者願意嘗試“時間銀行”互助養老

九五後操心父母養老 公益時間有望跨區域兌換

在“時間銀行”看到一對70多歲的空巢老人發送的訂餐送餐需求後,95後南京志願者王紹康恰巧有空。他立刻點擊“接單”,把熱乎乎的飯菜從福惠老年人服務中心送到老人家裏。他這次積累了志願時間0.5小時,將來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兌換相應的服務。

“時間銀行”是一種互助養老新模式,志願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後,公益時可存入“銀行”,未來為自己或者親人兌換相同時長的養老服務。這種創新的方式,目前已在北京、南寧、南京、重慶、成都、遵義等地試水。

11月20日,中國青年報社官方微網志針對“異地互助養老你願意嘗試嗎”話題所作的調查顯示(4557人參與),65.3%的受訪者願意嘗試“時間銀行”,14.8%的受訪者持相反態度,19.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南京市‘時間銀行’的註冊志願者已有2.6萬人。”南京市建鄴區委研究室主任徐文政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伴隨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95後年輕人對養老的理解更加開放、倡導互助,很多年輕人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養老志願服務,他們並不覺得做這種志願服務是負擔,而是享受付出的樂趣。

我國老齡化速度正在加快。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49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7.9%。同時,養老成本逐步提高,相關服務人員短缺。南京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47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1%,而且老年人口數量正以每年4%-5%的速度遞增。

徐文政介紹,南京自2012年起試行“時間銀行”,在建立了一套有效制度的同時,也面臨一些難題:例如,如何保證服務時間準確無誤;時間存儲和兌換的週期長、經手機構多,容易在記錄過程中發生錯誤甚至遺失;志願者遷離本市後,數據如何在多地流轉、通兌。

今年10月起,南京建鄴區桃園居社區試點在支付寶裏存儲公益時間、兌換養老服務,且整個流程被記錄在區塊鏈上。11月20日起,這種方式將推廣到全區,建鄴區也是全國首個把“時間銀行”搬上區塊鏈的地區。

螞蟻金服區塊鏈工程師吳方表示,應用區塊鏈技術,可確保“時間”的存儲和兌換公開透明,防止丟失或者篡改,還可以跨機構、跨區域通兌。該公司自2016年起進行區塊鏈技術相關研發,已在養老等多個場景落地。

據了解,志願者積累的公益時長,可以留到自己老了以後用,也可以為父母等親人兌換服務,還可以傳給後代,或者捐給“時間銀行”,贈送給有需要的孤寡老人使用。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聰聰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六成受訪者願意嘗試“時間銀行”互助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