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神木市産業扶貧謀長遠 脫貧致富強後勁

初冬時節,走進大柳塔試驗區生油村梁界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業觀光園,村民李國義正忙著摘豆角,內心的喜悅灑滿整個臉龐。

産業扶貧政策實施以來,生油村大力整合生産要素和發展要素,配套組建成立了7個股份經濟合作社,梁界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業觀光園就是其中一個。“目前,觀光園建成櫻桃大棚30座,葡萄種植長廊2座,標準化蔬菜大棚33座,魚塘30畝,村民們或入股或務工,都有了不錯的收益。”生油村第一書記馬愛平介紹,觀光園已由昔日的黃沙地,搖身變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這是村民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産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神木市把發展産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引導廣大貧困群眾,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因地制宜培植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主導産業、有項目基地、有帶動企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脫貧項目、有穩定增收渠道,變“輸血”為“造血”,為産業發展持續引來“活水”。目前,全市産業扶貧戶1680戶、3901人,實現高標準中長期産業全覆蓋。

産權改革引領發展

釋放紅利

神木市在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面完成産權制度改革基礎上,全力推進“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目前,全市2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級扶貧電站100%全覆蓋,每個村可實現固定收益18萬元,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所有,用於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完善,産業發展和貧困戶幫扶等。目前,總計1281戶貧困戶受益,每人平均增收1736元。

“欄杆堡鎮張家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發展有機農業為突破口。近年來,該村積極爭取資金項目,註冊‘欄杆堡‘品牌,平整土地3000畝,種植有機苜蓿、有機小雜糧,發展山旱地西瓜、山地蘋果,實施林下散養雞項目,實現村民滯銷余糧統購統銷,解決村內就業人員40個,貧困發生率由6.78%下降到0.25%。”張家坬村第一書記葉勝軍介紹,僅西瓜、小米銷售盈利100余萬元,貧困戶在公益股中每人平均分紅270元,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益得到明顯提升。

此外,該市對開展寬幅梯田整修等服務産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産業推進的項目和開展産業服務功能提升等項目進行不同額度的獎補,持續強化對貧困村和低收入村集體産業發展的政策支援力度。

多元化産業助推脫貧

提質增效

産業扶貧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神木市在緊緊抓住特色主導産業的同時,打開地方産業發展的想像空間,煥發産業發展的自主性,推動傳統産業延伸,以多元化産業助推脫貧。

近年來,神木市按照省上“3+X”特色産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山地蘋果、示範園、一村一品示範村、土地流轉、土地整理、土地深松等涉農項目,導入現代農業多種業態,構建多元化農業産業鏈,推動扶貧産業提質增效。

神木市按照“抓特色、享補助、重迴圈、擴規模”的思路,立足全市資源稟賦,鼓勵貧困戶發展適度規模種養迴圈農業模式。為鼓勵有勞力的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小眾産業”,克服“小、散、單”的問題,神木市實施了産業扶貧到戶“三補一獎”補貼政策。

今年40歲的朱利平是高家堡鎮石圪嶗村人,患有嚴重聽力障礙,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神木市連續兩年向朱利平補助購買種羊20隻,申請扶貧貸款4萬元。目前,他的羊子存欄達到95隻,成功邁出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步。針對發展産業的貧困戶,我市給予畜牧引種(補貼80%)、農機具(補貼70%)、新建圈舍(每平米補貼60元)進行補貼和自購自養、自種一定規模的貧困戶獎補,通過補助,極大地增強了産業貧困戶增收動力和脫貧信心。

經營主體幫扶帶動

讓利於民

近年來,神木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創新發展經營模式,引導、促成農業新型主體與貧困村、戶建立深度利益聯結機制,以股份聯結、訂單聯結、服務聯結、勞務聯結等模式,與貧困戶建立幫扶關係。

作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上市公司,近年來,陜西通海絨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神木市産業扶貧,按照每公斤原絨比市場價高出2-5元的價格收購,帶動621戶貧困戶,每人平均增收3500元以上,助力貧困養殖戶脫貧致富。

目前,神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全市共有中省市縣級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0家,其中龍頭企業57家、合作社88家、家庭農場125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重點涉及帶貧主體29家,帶動475戶貧困戶增收,2018年總計增收198.8萬元,平均每戶增收4185元。

民營企業結對幫扶

助力産業發展

近年來,神木市依託全市民營企業數量較多的優勢,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鼓勵民營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既為企業“蓄水”,貧困戶也能生産“得現金”、務工“掙薪金”、入股“分紅金”、土地流轉“獲租金”。

2017年,全市113戶幫扶企業幫扶113個貧困村和低收入村,共落實幫扶項目204個,其中産業幫扶項目18個,完成投入1495余萬元。2018年幫扶企業達到133戶,幫扶130個貧困村和低收入村,落實幫扶項目205個,其中産業幫扶項目34個,完成投入1004余萬元。2019年,幫扶企業達到141個,幫扶133個貧困村和低收入村,計劃實施幫扶項目193個,其中産業幫扶項目38個,計劃投資1002萬元。民營企業已成為助推神木市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陜西恒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從2015年起,結對幫扶中雞鎮納林採當村。幫扶過程中,該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方式,全村年勞務增收200余萬元,年收購村民種植的飼草1500噸,玉米300噸,回收肉羊1000隻,幫助該村105戶村民家庭創辦了家庭農場,帶動全村肉羊存欄量突破1萬隻大關。2017年,該村15戶貧困戶36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形成了納林採當“築巢引鳳”的脫貧模式。

“村裏的産業扶貧項目讓我就了業,有了穩定的收入,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有了現在的好生活。”在養殖基地務工的李旭則開心地跟記者講述這幾年生活上的變化。

育産業、強主體、拓市場、創品牌、建機制,産業扶貧的種子在神木大地深深地紮下根來。神木市“發展産業,助農增收”,抓實激勵性扶貧産業項目,為産業扶貧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保障了貧困戶實現脫真貧、真脫貧,讓貧困群眾挺起脫貧“脊梁”,滿懷信心地奔跑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記者 熊惠玲 通訊員 馬瑞)

來源:西部網-陜西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神木市産業扶貧謀長遠 脫貧致富強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