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家庭醫生到府給患者治療(資料圖片) 記者 侯智 攝
醫護人員為居民義診、免費體檢,分級診療極大地方便了社區居民。(資料圖片) 記者 侯智 攝
近年來,我市從人民群眾的期盼出發,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切切實實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取消藥品加成、推進分級診療……一個個與看病就醫緊密關聯的關鍵詞,串起了我市醫改之路。就醫環境不斷改善,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就醫渠道更加便捷,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西安連續6年被省醫改領導小組授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示範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先進市”稱號;2018年5月,被國務院辦公廳表彰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較為明顯的城市。
家庭醫生守護市民健康
“竺阿姨,最近血糖怎麼樣?”隨訪的家庭醫生王金龍剛踏進患者家門,就關切地詢問起老人病情。今年74歲的竺君阿姨是一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2010年還做過一個心臟搭橋手術。
竺阿姨表示,以前吃降壓藥是自己憑感覺,不舒服了就加大劑量,現在有了醫生的指導,根據身體狀況調整。遇到什麼突發的情況只要一打電話,社區醫院的醫生們也會立馬來家裏了,讓人很放心。與王金龍醫生簽約以來,竺君阿姨説她最大的感受是尋醫問藥方便了,身體也比以前好了。
為了推動分級診療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3年起,胡家廟衛生服務中心探索出人群分類、服務分層的“門診+健康隨訪進社區”零距離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模式,十支全科簽約服務團隊按照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與患者家庭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式健康服務關係。
除了慢病隨訪,簽約服務團隊還開通了微信群提供8小時外線上解答簽約居民的健康問題。作為首批簽約家庭醫生,如今王金龍團隊的簽約患者已達500余人。“目前簽約的家庭,以獨居老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為主,一週大概要到府隨訪兩三次,一次去3—5家。”
為讓群眾獲得安全、有效、經濟、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西安市千方百計努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從2013年開始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經過不斷總結和探索,形成了具有我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特色的“一二四聯”模式,2016年起向全市推廣。“一”是服務關口前移一步。在社區居委會設立“家庭醫生工作室”,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服務。“二”是兩種簽約服務包,提供基礎服務包和增值服務包,讓老百姓享受個性化服務。“四”是四人組成服務團隊。一名家庭醫生、一名公衛專幹、一名護士和一名上級醫院專家提供服務。“聯”是醫聯體提供技術支援。發揮醫聯體的作用,逐步向簽約居民提供二級、三級醫院轉診綠色通道、預約專家號、預留病床等服務內容,豐富簽約服務內涵,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就醫格局。
2019年市級六部門下發《西安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推動落實簽約服務經費。2019年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基層衛生機構均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成立家庭醫生工作室3062個,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583個,開展簽約服務醫生4275人,家庭醫生簽約居民174.3萬人,重點人群簽約居民120.4萬人,重點人群簽約率45.76%。
分級診療讓患者看病更便捷
今年74歲的周阿姨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乘車前往交大一附院做相關檢查。“掛號、排隊、就診、取藥,每次跑一趟醫院,累得兩天才能緩過來。”聽説家門口的西安工會醫院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為“醫聯體協作醫院”的消息,老人非常高興。“交大一附院心內科的專家以後會定期來這裡坐診,以後我們看病就太方便了,從家裏過個馬路就到了。”
近年來我市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以醫聯體、專科聯盟作為分級診療制度的主要載體,大力推進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均衡發展,為全市群眾建設能看好病的“家門口醫院”。
不僅如此,我市全面加強醫聯體建設,率先在全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形成了城市“醫療聯合體+全科醫生團隊”、郊縣“縣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分級診療模式,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參與了醫聯體建設,目前已建成各類醫聯體46個,涵蓋80所二級醫療機構和140所基層醫療機構,覆蓋870萬人,縣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
著力提升醫聯體內涵。建成雁塔區——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蓮湖區——西電集團醫院等區域城市醫療集團7個,讓群眾在社區就能享受到大醫院的優質服務;西安市兒童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西安市紅會醫院分別組建了“西北兒科聯盟”“西部眼科聯盟”“陜西省骨科集團”,讓優勢專科覆蓋全市、輻射全省及周邊,為更多群眾提供服務;8所三級醫院託管8所區縣級公立醫院,7個涉農區縣組建了醫共體,推行人財物統一管理,提升了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讓癌症患者吃得起救命藥
2016年,55歲的于亞琴被一場莫名的“感冒”打破了原有生活計劃。“就是感覺喉嚨不舒服,咳嗽時有痰。”後經過詳細檢查,被診斷為肺腺癌,但由於發現時已是晚期,于亞琴錯過了最佳手術時間。不幸中的萬幸,于亞琴可以服用一種叫吉非替尼俗稱易瑞沙的靶向抗癌藥。那是她的“救命藥”。
很快於亞琴開始服用這款靶向藥。“靶向藥和高血壓、糖尿病藥物一樣是要常年吃藥的,一盒10粒5000多元,一天一粒,一個月要吃3盒,這樣算下來一個月16000多元,一年要19萬多,還不能通過醫保報銷。”對於亞琴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説,巨大的用藥開銷幾乎壓垮了整個家。
慶倖的是,自2017年起,36種藥品經談判成功正式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2018年以來,抗癌藥降價已兩次納入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實行“零關稅”、降低增值稅、推進醫保準入談判、試點國家藥品4+7集中採購。
于亞琴高興地説,原先一盒5000多元的易瑞沙納入醫保後,一盒500多元,一個月自己僅需支付一千多元。西安市中心醫院作為省市重點醫療機構積極落實惠民政策,于亞琴作為醫院應用“低價”靶向藥物的受益者,病情得到了很好控制,其對醫院特藥審批流程的簡潔化更是讚嘆不已。
採訪中,西安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王崢表示,吉非替尼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適用於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然而由於它是一種純進口的原研藥,價格昂貴且不在醫保範圍,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2018年,隨著17種國家談判抗癌藥納入醫保後,很多患者都用上了這款藥物,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不僅如此,我市以推進藥品“兩票制”為重點,不斷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群眾看病用藥需求滿足人民群眾用藥需求。全市各級醫療機構藥品耗材“兩票制”完成率達95%以上,藥品零差率銷售惠民10.3億元。成立市級藥品耗材採購聯合體,完成五批1185個品規的藥品帶量議價工作,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8.18%。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保障機制,進一步緩解低價藥、“救命藥”、兒童用藥等短缺藥品的供應保障。
打造社區“15分鐘就醫圈”
“不到1分鐘,拿著手機掛號全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帶孩子就診的市民梁愛媛女士誇讚道。她在西安市第三醫院為孩子辦理住院看病,從掛號到出院,感受到了醫院資訊化建設帶給患者的便捷。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如今,西安市與騰訊、阿里巴巴、平安集團打造“網際網路+醫療”,22家醫院上線“城市一賬通”APP及公眾號,實現了無卡化就醫,掛號、繳費、檢查、住院等服務統統上網;13個區縣的2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開通了“網際網路+社區醫院移動支付功能”,有效緩解了百姓看病難。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在政策和投入方面給予傾斜。
繼續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範疇。2017年,全市129家城市公立醫院實施了新的醫療服務價格、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執行同城同價。從2018年4月1日起,又將閻良等5個區納入了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之中,15家區級公立醫院執行城市公立醫院價格改革相關政策。
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就醫圈”。通過對全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調整和優化配置,我市在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基礎上,增設醫療衛生機構48所,進一步增進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就醫圈”,城市居民15分鐘可以到達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三級、二級、一級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部、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等)。截至目前,27家醫療機構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6家醫療機構已進入登記審批過程中;14家醫療機構已確定建設地址正在改造建設中。
近年來,西安市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導向,以建設“‘一帶一路’國際醫療中心”為目標,圍繞醫改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積極實施三醫聯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新需求,一個便捷、舒適、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正在逐步構建。 記者 張黎娜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