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南方日報:中小學生“減負”不能矯枉過正

11月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對近期輿論熱議的減負話題作出答覆,認為學習不可能沒有壓力,合理的學業負擔是必需的,是學生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鍊能力的必要條件。

如何給學生減負似乎是個無解的問題,“南京家長已瘋”“浙江擬允許小學生晚9點後拒絕完成作業”“減負=製造學渣”……無一不挑動著家長已經脆弱的神經。在一片爭議聲中,一些家長依舊帶孩子走進各式各樣的課外輔導班。誠如一些家長和業內人士所言,在人才選拔機制未變、應試教育仍佔主導、公私立學校監管區別對待等現實困境之下,試圖僅憑教育主管部門的一紙公文就能給廣大中小學生“解綁、減負”,是不現實的。

教育部門推行“減負”初衷當然是好的,青少年要全面發展,課餘應該有更多的時間離開課本,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但很多地方在“減負”政策條款的擬定及推行方式上操之過急,故而欲速則不達。很顯然,家長們之所以通過給孩子讀報輔導班等方式對“減負”政策實施軟抵抗,並非完全因為功利心太重而不理解教育部門的一片苦心。既想孩子課餘作業負擔少,又想學習成績好,實在不太現實。所以,與其一味指責那些家長“瘋了”,還不如説他們其實也是被“逼瘋”的。

那麼這問題就真的無解了嗎?非也。“減負”本身沒錯,關鍵在於一個“度”。“減負”本來的意圖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重復的家庭作業負擔,而不是完全不管不顧地一減了之。孩子們若完全沒有負擔也就沒有了必要的壓力和動力,只會止步不前,反倒事與願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學生家庭作業負擔過重,是個“慢性病”,那麼,治這個病就只能循序漸進“慢調理”而不宜“急火猛藥”。短期來看,教育機構應該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好好研究,拿出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在保證學業成績和孩子們充足的自由空間這兩者間尋找相對最佳平衡點,做到恰到好處而不是矯枉過正。長期來看,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則需要管理部門和全社會各方面拿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在切實改變“一考定終身”、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上持續努力。(陳科峰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南方日報:中小學生“減負”不能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