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變"爆款" 網紅食品緣何頻"出事"
近日,南昌大學設計院第一設計所的多名員工因食用江西卡拉多食品公司制售的網紅“爆漿松松”麵包後出現高燒、腹瀉等疑似食品中毒現象。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0月27日對此公佈最新調查進展:已送醫50例,責令涉事門店停業。
實際上,這不是網紅食品第一次“出事”。
違法添加非食品原料、“三無”産品搖身一變成“爆款”食品;所謂的“代購”進口食品,可能只是一個虛假包裝……消費者則面臨投訴維權難等問題。
網紅食品問題頻頻曝光
上市3個月銷量破千萬,迅速爆紅抖音、小紅書等網路平臺……今年夏天,一款雙黃蛋雪糕成為網紅。然而,浙江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6月公佈,這款雙黃蛋雪糕因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兩項指標檢測不合格而登上“黑榜”。
同樣在抖音、微網志上走紅的還有一款燈泡棒棒糖。在電商平臺上,這款燈泡棒棒糖號稱按照電燈泡1:1 比例製作。這遭到網友“翟先生”的質疑,自己將燈泡糖塞進嘴,花了45分鐘左右才使勁拔出來。
但在電商平臺上,記者發現一些售賣燈泡糖的商家並沒有安全提示;有的甚至在食品包裝的食用方法上,直接“搞怪”式地寫著“整只燈泡塞入嘴中”。也有網友反映,“就是劣質的糖果,在水裏化開之後還有雜質。”
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食品類投訴9118件,同比上漲25.8%。其中,在熱點類投訴中,網紅食品問題頻頻被曝光。從司法審判來看,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為例,截至今年6月21日,該院受理的網路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和網際網路購物産品責任糾紛案件兩類案由中,涉網售食品類案件佔比高達73%。
“爆款”背後當心“網坑”
“網紅食品走紅,與KOL(關鍵意見領袖)主播強力帶貨有著直接關係。”杭州市律師協會網際網路資訊專委會主任吳旭華對記者表示,“之前民眾相信廣告,而在網際網路時代,KOL和主播成了年輕人追逐和崇拜的對象,因此也帶紅了網紅食品。”
吳旭華分析稱,一些商家迫切想要提高銷售量,出現了虛假宣傳和刷單刷量等行為。同時,KOL和主播網紅帶貨心切,對外宣傳産品過程中添油加醋,偏離了商品本身的品質屬性和正常用途。加之一些平臺對網紅KPI考核指標高,一定程度上迫使其做出上述行為。
記者梳理髮現,一些網上的爆款食品,實為打著“自製食品”“農家直銷”的旗號虛假宣傳的“三無”産品。
今年5月,上海的董女士在某網路平臺上看到一位農村大媽拿著烤蝦做推廣的視頻,稱“自家烤的蝦幹,保質保量”,便下單購買,但收到蝦幹才發現是“三無”産品。平臺方回應稱,已下架涉嫌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廣告,並暫停烤蝦類商品廣告上線。
與傳統銷售渠道不同的是,一些“三無”産品正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給熟人,包括微商在內的社交電商銷售渠道不但避開了市場監管環節,而且給受害人維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還有一些商家根本沒有經營資質,或以“代購”為名違法銷售。
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劉某稱其網店銷售的鵝肝醬是從香港購買的法國出口産品,但劉某並沒有食品經營許可,也無法提供涉案産品許可進口的證明文件以及檢驗檢疫證明,而他卻主張其作為代購者無需取得經營許可。
“我們在審理過程中發現,許多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認為自己是代購就可以不需要經營許可、産品可以沒有中文標簽、無需説明産品來源,甚至有一些打著C2C業務的幌子進行直郵,將不符合我國規定的食品帶到境內來售賣。”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綜合審判二庭法官劉更超介紹説。
監管部門表態重點排查
近日,多部門表示聯合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我們對網紅食品現象高度重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楊紅燦表示,在專項行動中,將對利用網路、電商平臺、社交媒體、電視購物欄目等渠道實施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重拳出擊。
對此,多家平臺給予回應:淘寶直播表示歡迎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於此類行業亂象進行整治;快手建立了三審制度,上線了一整套審核體系;蘑菇街稱也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機制。
吳旭華認為,網紅以廣告形式帶貨的食品一旦出了問題,其本人和網路平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佈,並且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則要承擔連帶責任。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吳旭華説,“網路平臺應當對廣告主的商品進行審核,要求網紅嚴格按照廣告法的規定推廣銷售商品;廣告主也應通過合同對平臺和網紅的行為進行約束,保障商品的正常、合法銷售;作為行政執法部門,應當隨時高度關注目前網紅帶貨現象,根據不同的帶貨方式採取不同的管理形式,不斷適應網路技術和網路推廣發展的需求。”
責任編輯:陳思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