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遊城市蓄勢待發(關注宜遊城市①)
西安以發展“夜經濟”為突破口,拉長城市旅遊産業鏈。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城市是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旅遊産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注重提升城市的“宜遊指數”、“宜遊度”,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已成為他們的共同目標。即日起,本報旅遊天地版推出系列報道“關注宜遊城市”。
發展理念改變——
“一個旅遊業不發達的城市,是很難談得上現代化、國際化的”
“旅遊業正在從高速度增長走向高品質發展,優質旅遊新時代已經來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城市旅遊已從早期的景區、酒店和旅行社為主的封閉世界,走向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緊密互動的開放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高舜禮分析道,旅遊業是城市的形象,是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標誌,關乎一個城市的知名度、開放度;旅遊業也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産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龍頭,關乎一個城市的發展活力、經濟結構、惠民程度。“一個旅遊業不發達的城市,是很難談得上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旅遊應是市民與遊客共用、市民與遊客兼顧的,既要優化市民公共休閒空間,也要提供遊客樂遊的去處,不可把市民與遊客需求割裂開來,這是與過去相比的一個新理念。
如今,“宜遊”已經與“宜居”“宜業”一道成為許多城市衡量發展程度的指標,並被寫入城市發展規劃。
那麼,城市旅遊應如何發展?高舜禮指出,其中一條就是應當把旅遊納入城市總體形象和發展目標的構建之中。例如,杭州致力於國際休閒城市建設,青島努力創建國際海洋名城,旅遊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城市環境改善——
“一個乾淨整潔的家才能吸引客人到訪”
近段時間,早起到附近的城市綠道散步、打太極,成為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楊大爺每天的“保留項目”。東城環二環城市綠廊全長16.1公里,這條城市綠道周邊歷史文化豐富,晨歌暮影、古河花雨、穀倉新貌、金臺秋韻等13處景觀節點,就是結合沿線的鐘鼓樓、雍和宮、海運倉、永定門等歷史古跡打造建設的。
“這裡景色好,空氣好,許多搬走的老鄰居也會來這裡鍛鍊。”提起常去的綠道護城河段,楊大爺介紹,過去,護城河兩邊是河道防護林地,林地週邊著鐵欄杆,無法進入。“現在這裡不僅環境好,還有許多老北京的文化味兒。”國慶假期,有朋友來北京旅遊,楊大爺還專門帶朋友到這裡走了走。“咱北京可不只有故宮、長城等旅遊景點,我們家門口的風景也很值得一看!”
一座城市的改變,當地人的感受最直接。一座城市的“亮點”當地人也最清楚。在另一座旅遊城市廈門,海滄新陽主排洪渠岸邊,早晨或傍晚,人們沿著綠道散步,身旁的水面上白鷺飛翔。在當地人的記憶裏,幾年前,這裡還是讓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如今已變身為人們的休閒後花園。
“家在景中”“城在景中”,正成為許多宜遊城市的共同特點。“一個乾淨整潔的家才能吸引客人到訪,城市也是如此。”北京遊客趙曼妮説,“過去到一座城市旅遊,我只會選擇去特定的旅遊景點,如今,我更多的是走進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沒有具體目標,這樣的旅遊不刻意、最真實。”
文明程度提升——
“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定是注重細節的”
對於宜遊城市的標準,旅遊專家、城市管理者們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大家的共識:一座有魅力、吸引人的城市,一定是友好的。
今年國慶假期,重慶市民(包括擁有重慶號碼的外地人)都收到了重慶市公安局、市文化旅遊委發送的短信,請廣大市民錯峰出行,為遊客提供遊覽方便,展示當地市民良好形象。這一行為贏得了遊客的廣泛讚譽,許多到重慶旅遊的遊客表示,重慶很“溫暖”,“不僅風景美,人也好客,以後還會再去重慶旅遊”。江蘇揚州、浙江衢州、廣東潮州、四川都江堰、浙江開化等多地的機關單位,在國慶假期向遊客提供免費車位,部分地方還提供用餐服務,開放開水間、廁所等,遊客也因為這些措施而被當地“圈粉”。
同樣因為一件小事,遊客錢先生成了浙江杭州的忠實“粉絲”。3年前,錢先生去杭州出差,在一家飯館吃飯時,不經意地和同事提起自己路途上有些著涼。不多久,飯館老闆端來一碗薑湯讓他暖暖身子。“那一刻真的很感動,有一種回到家的溫暖。”錢先生説,“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定是注重細節的,而最打動人的細節正是這座城市裏人們的友好度。”
“今天的旅遊絕不是跟著導遊的小旗子逛景區、聽講解,更取決於城市的文明程度。”戴斌指出,遊客在欣賞美麗風景和分享美好生活的同時,也以多元的視角打量本地生活。遊客更願意感受到的城市品質已不再是精美絕倫的大場面,而是來自當地人發自內心的微笑和真誠的歡迎。“學會傾聽遊客的聲音,讓城市成為多元文化與共同價值協調發展的新空間,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宜遊城市蓄勢待發(關注宜遊城市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