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楊淩:譜寫國際農業交流合作新篇章

“中方願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這是6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發表的題為《凝心聚力 務實篤行 共創上海合作組織美好明天》重要講話中的內容。

鏗鏘之聲,響徹雲霄。這一遠在數千公里外的莊嚴承諾和邀請,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大國的擔當,也讓肩負這項重要使命的楊淩示範區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新時代、新機遇、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楊淩示範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

築牢“硬支撐”

建好“上合基地”

楊淩,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是我國農業領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國家隊”。

初心引領未來,使命呼喚擔當。自6月以來,楊淩示範區上下一心,迅速掀起了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熱潮。一批承載上合組織國家農業交流合作、實訓示範、展覽展示等功能的重要項目迅速落地,各項工程建設全力展開……

6月以來,經過1000余名“楊淩鐵軍”的晝夜施工,累計耗時22萬個工作日,一座建築總面積4.5萬平方米,猶如“鯤鵬之翼”的農高會D館呈現在人們面前。10月10日,農高會D館順利竣工,進入聯動、聯調試運作階段,並在第26屆楊淩農高會開幕之際正式投用。

據了解,這個專門為上合組織農業科技展示交流中心打造的現代化展館,是提升楊淩區域國際農業化合作水準的有力保障,將進一步推動楊淩服務上合組織農業科技交流培訓示範工作。

佔地700余畝的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同樣是圍繞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打造的實訓基地項目。據了解,按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發展定位,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採取“公司+專家團隊+職業農民”的新型運作模式,聚集大數據、人工智慧、5G技術、雲計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高端農業“硬科技”,為順利開展上合組織農業科技交流培訓示範工作提供了集聚科技含量的“楊淩方案”。10月20日,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並在第26屆楊淩農高會上正式啟用。

一滴滴汗水,一份份努力,匯聚成磅薄的奮鬥力量……建設者們用“不分晝夜”“舍我其誰”的幹勁,築牢上合組織國家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硬支撐”。

用好“軟實力”

深化“對外合作”

楊淩,既擁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兩所知名涉農高校帶來的農科優勢,又是商務部批准設立的中國旱作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基地所在地,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國際農業交流合作的農科教“軟實力”中心。

10月16日,記者走進位於楊淩現代農業創業創新園的中國旱作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基地。懸挂在大廳裏的世界地圖格外醒目。在這張地圖上,以楊淩為中心,一條條呈放射狀的綠色連線,把農科城與世界多個國家連在了一起。“楊淩農科”已經成為國際農業交流合作中的一個“重要元素”。

近年來,楊淩農業援外培訓形式,已經由過去的單一面向少數第三世界農業落後國家開展培訓,發展成為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尤其是面向上合組織成員國開展農業交流培訓。同時,由楊淩示範區內高校組織的農科專家團隊,帶著水土保持、節水灌溉、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産環境調控等領域的現代農科技術走出國門,把楊淩農科的“金種子”播撒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廣袤大地上。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正茂研究員團隊,已經在絲路共建國家和上合組織成員國間往返奔波十余次。張正茂也成為楊淩國際農業交流合作的“大忙人”。採訪中,剛剛從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西農大比什凱克農業科技示範園”回國的張正茂告訴記者,他們在當地發展種植了7個蘋果新品種、42個玉米新品種和2個大麥品種,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園區裏種植的蘋果、玉米、大麥長勢喜人。尤其是大麥,産量是當地品種的2倍以上,每公頃達到4噸,受到當地政府、企業和農戶的熱烈歡迎。

截至目前,楊淩已累計承辦100多期援外培訓項目,為110多個國家培訓了2600多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其中包括絲路共建國家參訓人員1400余人、上合組織成員國參訓人員400余人。

依託“高品質”

融入“一帶一路”

楊淩,作為支撐和引領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正在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貢獻更加堅實的“楊淩力量”。

位於楊淩富海工業園區的楊淩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兩年來,自主設計研發的生産線大幅提高了本公司的生産效率並降低了生産成本。該公司一躍成為陜西省獨角獸企業。

“我們公司2018年産值25億元,已佔領全球80%的電鍍金剛線市場份額,呈現快速成倍式增長態勢。産品已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技術升級與轉型,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及其他海外市場進軍。”楊淩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蘇旭東説。

以生産聖誕樹系列産品為主的陜西漢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經營業務遍佈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公司執行總監潘肖瑋表示,在楊淩的項目投産後,我們將從德國採購最先進的設備,把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轉化為自動化程度高的企業,徹底實現企業高效生産、高品質發展。

一批批外向型經濟投資項目的投産達效,已成為楊淩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勁支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不竭動力。

現如今,楊淩示範區先後與全球6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係,與30余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合作,與20多個絲綢之路共建國家簽訂有關協議,開展了300余項國際交流合作活動,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天,楊淩示範區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搶抓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國際農業合作中心,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支援楊淩示範區發展政策,全力推進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奮力譜寫國際農業交流合作新篇章。(記者 王海濤 程剛)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楊淩:譜寫國際農業交流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