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邊:荒坡變良田,有機小米做成特色品牌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沉甸甸的谷穗兒壓彎了枝腰。賀冬鵬/攝
楓林紅葉十月天,在榆林市靖邊縣的山梁峁壑之間,秋日暖陽照耀著一片片坡改地上種植的穀子,黃燦燦的穀子壓彎了枝腰,正在收割穀物的五里灣便民服務中心四咀村村民笑著告訴記者:“現在的收入確實比以前高了。”
採訪當天,採訪團驅車三個多小時山路來到四咀村,該村地處白于山區丘陵腹地,距離靖邊縣城105公里,村莊常住人口不足500人,2016至2018年間在31戶93人的貧困人口基礎上脫貧70人,2019年計劃退出3戶16人。
駐村第一書記劉喜平正在介紹該村産業脫貧情況。賀冬鵬/攝
“2015年以前這裡都是坡地,機械根本進不去,老百姓只能牛耕驢拉。”四咀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喜平説,為實現機械進地改善種植環境,近年來該村整修寬幅梯田2650畝,並鼓勵發展有機小米等。2018年,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398元。
據介紹,四咀村土質條件好,再加上是新整修的土地,無重金屬和農藥污染,且全部施農家肥,2018年種植的1000余畝小米獲得有機認證,每畝增收1000元左右,不斷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村民剪收顆粒飽滿的谷穗。賀冬鵬/攝
“以前種的玉米和馬鈴薯,産量低還賣不上價錢。”正在地裏收剪谷穗的四咀村村民告訴記者,政府鼓勵種植有機小米,每畝補貼種子、地膜等合計有300元左右,秋收後每畝地所産小米的純利潤有2000元左右。
據了解,不僅是改善種植環境,駐村工作隊還通過電商拓寬銷售渠道。劉喜平説,為進一步解決農作物的銷路問題,村裏拓展思路開淘寶店售賣當地特産,1公斤38.8元的有機小米也逐漸有了銷量。
産業扶貧有了成效,基礎設置也不能落後,吃水難一直都是五里灣的“大難題”。目前,初塔和爛站塔2個村民小組新建1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2座,村民吃水方便了。另外,11村村內修建蓄水池,保證村民取水路程不超過10分鐘。
綿延在溝壑之間的坡改地裏種滿了穀物。賀冬鵬/攝
為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助力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四咀村黨支部採取“黨支部+合作社+群眾”的黨群聯合體形式,加快一村一品建設步伐,不斷提高“阜美靖邊”有機小雜糧品牌的社會認知度。産業興,則鄉村興,2015年以來靖邊縣因地制宜發展産業提高村民收入,讓57個貧困村12382人脫貧摘帽,促進人才回流,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動能更加充足。(陳榮)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