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為時代放歌為城市鑄魂

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莫扎特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

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全明星之夜,漢斯·范·曼倫作品集《大師頌》。

上海滬劇院滬劇《一號機密》。資料圖片

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質養成,離不開永不停滯的傳承與創新;一個國家波瀾壯闊的史實中,也永遠不能缺少銳意創新的勇氣和向著光明不懈追求的精神力量。

以當代藝術手法創作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風采,今年,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幕演出將由大型雜技劇《戰上海》擔綱,觀眾的目光將聚焦這部用藝術體現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作品。

原創新作勇挑大梁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5週年,5年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不斷擴容原創首演劇目體量,在刷新文藝創作“上海速度”的同時,融合海派範式、國家表達與世界語匯,汲取全球精品力作引領城市先聲。

3年前,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中心委約,90後新生代作曲家龔天鵬以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上海為主題背景,創作交響合唱作品《啟航》。今年藝術節再次委約龔天鵬創作了第十一交響曲《潮》,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從上海視角詮釋新中國的光榮歷程。

今年藝術節7台全球首演的作品中,滬劇《一號機密》圍繞地下黨員默默守護黨的機密文件展開,上海滬劇院的青年骨幹的表演新突破,為紅色舞臺作品中的革命者行列增添了新形象。

近5年的藝術節開幕大戲與閉幕壓軸巨作中,原創新作勇挑大梁,集“中國創造”與“上海製造”之大成,“現象級”作品涌現。這背後,是藝術節時刻以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為己任的初心與堅守。

精品力作層出不窮

5年前,反映上海城市歷史的原創歌劇《一江春水》在全球首演,以“中西合璧,融會貫通”的精神在文藝創作領域突破藩籬。交響舞蹈《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在全國首演,成為當年國內外演出界的文化盛事。

在“上海語言,中國語言,世界語言”日漸融合的當下,全球精品力作已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每年留給大家的驚喜。

從2016年的《海上生民樂》到2018年的《共同家園》,中國民樂作品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國際語言和民族語言融合表達的生動案例。《海上生民樂》于2017年來到希臘,在中希建交45週年之際進行專場演出,2018年又走進了塞萬提斯藝術節。《共同家園》一經問世,便受邀參加首屆進博會。

去年,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音樂會首次駐場上海,在音樂總監裏卡爾多·夏伊的帶領下,極具創新性的演出,成就了許多上海樂迷的音樂夢。

今年,上海京劇院新版京劇《大唐貴妃》與藝術節再續前緣,時隔18年後將再次登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時代氣息融于國粹藝術,讓中國傳統藝術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反映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追求。

創作跑出“上海速度”

5年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上,原創首演作品的比例領跑全國。2014年起,國內優秀原創劇目矩陣式初露鋒芒,首次佔到參演節目總數的1/3。自此,這一比例每年不斷被刷新,跑出文藝創作的“上海速度”。到目前,優秀原創劇目已佔參演節目總數的近一半,全球首演、亞洲首演、上海首演作品一部接著一部。

2014年,第十五屆藝術節的委約作品《女書》領銜開幕演出,並亮相智利聖地亞哥戲劇節,之後,遠赴澳大利亞澳亞藝術節、芬蘭赫爾辛基藝術節演出。

2019年,作為“聚焦中國”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和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聯合委約、聯合製作的楊麗萍現代舞劇《春之祭》首度亮相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就獲得滿堂喝彩,成為本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票房銷售最好的劇目之一。

個性鮮明的中國藝術家們跨越東西方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創作方式成為國際舞臺上一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如果説海派的大型雜技劇《戰上海》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傳承創新5年間的一個“現象級”縮影,那麼,更多值得期待的作品正在醞釀。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為時代放歌為城市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