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國家扶貧日: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日,人民日報社報告廳內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展銷會,河北綠嶺有機核桃、貴州興仁薏仁米、新疆兵團牛肉乾、河北金鑾大米……來自30余家中央單位對口貧困縣的農特産品成了這裡的主角,通過“人民優選”線上購買平臺,熱門的産品被很快被人們一搶而空。

這場由人民網·人民健康旗下“人民優選”服務平臺主辦的展銷會生動再現了我國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奮鬥場景。

今天是我國第六個扶貧日。2014年8月,國務院決定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扶貧日”的設立既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的充分體現,也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舉措。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全國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

“人民優選”展銷活動現場(王鈺迪 攝)

今年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70年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值得肯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

從救濟式扶貧到精準扶貧

始終牢記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初心

貧困,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普遍難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一直為貧困問題所困擾,消除貧困成為我們黨一直以來堅持的重要使命。

為什麼要消除貧困?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陳理曾在接受採訪中給出了答案:“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讓貧困人口、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是我們黨莊嚴的承諾。”

縱觀70年來我國的減貧脫貧事業,其內在邏輯清晰可現。從救濟式扶貧到開髮式扶貧再到精準扶貧,憑藉著我們在有效消除貧困、持續改善民生方面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扶貧開發道路,改變了我國貧窮落後的面貌,造就了如今的減貧奇跡。

“人民優選”展銷活動現場,吸引了很多熱心人士來品嘗優選美味(王鈺迪 攝)

新中國成立初期,總體經濟發展水準不高,農村普遍貧困,這一時期的扶貧工作以救濟式為主,政府扶貧主要是把救濟物資或財政補貼直接分給貧困農戶,助其渡過難關。在特定歷史背景下,這些做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彼時的中國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發展不平衡問題逐漸凸顯。為解決這一問題,黨和政府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進行開髮式扶貧。所謂開髮式扶貧,是指利用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性生産建設,逐步形成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決溫飽、脫貧致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精準扶貧”概念的提出,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一把“金鑰匙”。中國大地上,成千上萬個十八洞村的命運開始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雖然由於不同歷史時期面對的物質基礎、 技術條件、 扶貧經驗、 國際國內環境等不同,因而扶貧採取的政策措施和方式方法呈現出階段性特徵,但是黨和政府扶貧的決心是一貫的、堅決的。新中國70年的扶貧成就斐然, 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也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暨發展研究院程承坪教授撰文表示。

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鍵在於精準施策、找準路子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是革命老區,由於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阜平縣也成了全國扶貧開發的重點縣。幾年前,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村民唐榮斌一家住的還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蓋的老房子,最新的家什還是十年前買的電視機,貧困程度一眼便知。

三年後,當地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多年來,阜平縣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機制,按照“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發展思路,興辦鄉村旅遊,發展高效林果業,經濟面貌逐漸得到好轉。當年的貧困戶唐榮斌一家也已搬進了新房,當年的“窮村”駱駝灣村也一改舊貌,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村”。

駱駝灣村村貌(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阜平縣發生的巨變是我國脫貧攻堅事業砥礪奮進,取得快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他們積極踐行著精準扶貧“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所所長楊宜勇曾撰文表示,“精準扶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又一重大創新。精準扶貧方略的具體實施,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獲得了國際的高度評價,對在探索中前進的其他國家産生了積極影響。”

助力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

用消費打通扶貧“最後一公里”

經過70年的接續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我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進程,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毋庸置疑,脫貧攻堅戰必將是一場被載入史冊的偉大壯舉。

據國務院扶貧辦介紹,2013-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人,每年減貧人數都保持在12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832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436個。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但我國的貧困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中提到,“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貧困人口基數依然較大,財政兜底壓力大,深度貧困地區如期脫貧任務重。”

面對脫貧攻堅最難關,啃下最後硬骨頭,積極引導消費需求主動對接貧困地區産品和服務將是重中之重。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指出,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産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人民優選”展銷活動現場(王鈺迪 攝)

為了使消費扶貧工作更加聚焦、更加落地,2018年,人民網·人民健康發起建立了“人民優選”服務平臺,重點建設了“消費扶貧”專區,聚合各中央單位對口扶貧縣的優質農特産品,借助媒體優勢,傳播與推廣優質農特産品,提升産品品牌知名度,打造地方精準扶貧名片。

2019年10月16日-18日期間,“人民優選”聯合各中央單位進行消費扶貧合作,開展了“走進中央單位系列展銷活動”。

活動期間,“人民優選”甄選500餘款各中央單位對口扶貧地區優質農特産品,通過線下扶貧産品展銷與線上扶貧産品銷售的模式,助力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購買貧困地區産品和工會福利採購等方式,帶頭參與消費扶貧,以消費促産業,用消費打通産業扶貧的“最後一公里”。

助力扶貧,溫暖人心。一位熱心採購的群眾表示,活動不僅讓他們購買到農特産品,還為扶貧地區提供了“走出去”的機會,讓更多人了解貧困地區,真正的做到所有人參與到脫貧攻堅,把扶貧工作落到實處。(鄧睿)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國家扶貧日: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