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困境兒童“心燈”跨越關愛救助的“最後一公里”
“這是兒童之家送給我家孫子的玩偶,他可喜歡了。每次基金會和兒童之家來村子裏,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們。”在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赤水源鎮螳螂村,剛脫貧不久的張義方(化名)老人對記者説。
在另一戶貧困家庭,吳文清(化名)老人對記者反映,冬天孫子們的棉衣棉被棉靴再也不用發愁。此外,福利主任還會定期來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
“孩子的學習有了保障,一家子的未來就有了希望。關愛困境兒童的成長,其實就是在助力精準扶貧。”螳螂村村支書感慨説道。
兒童之家走訪困境兒童
從“候鳥兒童”到“冰花男孩”,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境況一直牽動著黨中央和億萬中國人民的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部部政策文件相繼出臺,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政策機制日漸完善。同時,我國不斷加大對特殊困難兒童群體的保障力度,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一系列紮實的舉措,力爭讓每個孩子都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今天,以困境兒童為主體的扶貧代表著扶貧工作從表層扶貧上升到深層扶貧,除了解決貧困現象,貧困的代際傳遞進一步成為扶貧工作的直接目標。10月17日,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人民網推出採訪報道,走進貧困家庭兒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重殘重病兒童、孤兒等困境兒童群體,讓更多的人了解困境兒童,加入關愛困境兒童隊伍。點亮困境兒童的“心燈”,讓他們“破繭成蝶”,擁有更加燦爛的明天。
打通關愛服務“最後一公里” 基層破解救助困局
打通關愛服務兒童的“最後一公里”,對兒童保護工作落實到位,關鍵在基層。但基層工作力量薄弱,政策底層落實難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鎮雄縣是雲南省人口第一大縣,全縣0-18歲兒童有428,176人,錄入資訊管理系統的留守兒童44,459人,困境兒童16,726人。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縣裏收入的主要來源靠對外勞務輸出,外出務工是本地很多農村家庭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留守兒童是一個很大的需要救助的群體。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在破解本地困境兒童在關愛救助方面問題,任務更重、挑戰更多。
按照民政部聯合教育部等10部門制定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鎮雄縣各部門聯動合力,多措並舉,健全和創新關愛機制、豐富關愛內容、積極開展關愛活動,著力破解困局。
基於本地的特點,為了讓困境兒童“有所依、有所醫、有所教、有所樂”,鎮雄縣建立了縣級兒童福利指導中心、鄉鎮兒童福利服務工作站、村(居)委會兒童之家的三級關愛保護兒童工作隊伍,確保事有人幹、責有人負。
一分部署,需要九分落實。為此,鎮雄縣通過一個“協調機制”、一個“平臺機制”、一個“監督考核機制”來提升落實能力。
“留守、困境兒童的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需要隨時了解掌握新情況。”鎮雄縣民政局局長周銘強稱。在成立“農村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鎮雄探索建立重點職能部門協商會商機制,定期通報兒童工作情況,根據變化及時研究擬訂對策措施,組織協調和指導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推動部門溝通與協作,督促、檢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落實。
通過協商會商機制,政府各部門的力量擰成了一根繩。而創新利用大數據平臺、“網際網路+”則成為靶向施策、分類救助、資源精準投放的有效工具和助手。
周銘強介紹説,在愛佑慈善基金會的幫助下,鎮雄建立起兒童工作管理平臺,實時記錄兒童之家活動、家訪及服務遞送、困境兒童救助等工作內容,實現資訊收集監測等功能。
通過平臺,可以隨時掌握基層兒童工作情況和兒童生活情況。並基於平臺數據,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困境兒童提供福利支援方案;探索分地區、分類別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模式和機制,及時有效解決困境兒童生存、發展、安全問題。
從鎮雄看全國,近年來,困境兒童保障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開展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各地因地制宜推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分類保障方面,江蘇省率先從政府層面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出臺《關於落實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有關問題的補充意見》。過去的兒童福利制度只覆蓋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這兩種困境狀況,分類保障實施後,困境兒童的保障群體擴大,可以享受到生活、醫療、教育、監護、救助等各種細分類別的保障。
在機制建立方面,四川省將全省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整合納入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履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職能的同時,明確了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任務,強化落實各項保障政策的主體責任。
目前,全國所有省(區、市)都印發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具體實施意見或方案。截至2017年6月,全國24個省份已經印發睏境兒童保障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多個地方進行了多層次多維度的兒童權益保障制度方面的嘗試。
創新服務供給模式 因人施策“精準關愛”
留守、困境兒童群體中,有的亟待物質救助,有的呼喚心理疏導;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權益維護的訴求。因此,困境兒童需要因人施策、“精準關愛”。
關愛和保護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何將存量管理好、如何將增量控制住,需要創新服務供給模式。
“要説創新,那應該是兒童之家模式了。”周銘強説,“我們在263個村(社區)分別配備了一名兒童主任,實現了全縣基層兒童主任全覆蓋。在70個關愛保護示範地區,我們與愛佑等慈善公益組織合作,由兒童主任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殘兒童、重病兒童、貧困家庭兒童、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兒童等重點對象進行家訪及服務遞送。”截止目前,70名示範區兒童主任已定期家訪984名兒童,家訪9,844次。
困境兒童家庭走訪
解決困境兒童的問題,不僅要有錢,而且還要有人來做。螳螂村的陳老師是愛佑兒童之家福利主任隊伍的一員,她對記者説,在兒童之家成立之初,在村委的支援下,首先對全村兒童資訊進行蒐集、統計、分類,對不同困境兒童制定針對性的走訪計劃。她管理著13個村民小組的困境兒童,每個月要定期走訪約二三十個兒童家庭,了解兒童及其家庭困難,及時回應他們的訴求。
“在接受兒童之家幫助前,這些困境兒童大都因親情斷層缺少關愛,比較內向少言,自閉自卑,不合群,躲避生人。通過家訪、心理疏導、與學校的溝通和兒童之家的活動,他們現在都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陳老師説。
在關愛工作中,鎮雄縣特別關注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流浪兒童、重殘重病兒童、孤兒及貧困家庭兒童等特困兒童群體,探索適合本地的基層兒童關愛保護模式。
據了解,當地民政局結合實際,在每個村改造一所兒童之家,按兒童生長髮展需求配備學習、娛樂、辦公等設施,通過不斷探索,實現了兒童之家9有:有開放時間,有活動,有基本台帳,有“兒童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愛心媽媽”“代理家長”結對表,有兒童興趣愛好作品,有困境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有個案故事,有志願隊伍建設,有培訓。
愛佑兒童之家
兒童福利主任則利用兒童之家組織兒童活動,提供兒童福利服務,使當地兒童有人愛,有人陪,有人護,更有事做。依託兒童之家,基層兒童福利服務可以輻射全村域/學校兒童,提高兒童安全意識,減少意外傷害事件,提升兒童的情感、認知、社會交往等能力。
“通過兒童之家,將這些留守、困境兒童集中起來,通過兒童主任的心理干預,讓這些兒童遊戲學習、精神娛樂、更健康地成長。” 周銘強説。截至目前,鎮雄縣兒童之家開放共計5,802天(81.4萬小時),開展4,344次活動,活動服務100,233人次,惠及23,341名兒童。
據民政部數據,目前全國共有62萬名兒童主任和4.5萬名兒童督導員實名上崗,並且這一隊伍還在持續壯大,共同守護近700萬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這群超過65萬人的困境兒童“護苗員”,使我國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除了對困境兒童的精神關愛和福利對接,兒童福利主任還要幫助困境兒童及家庭聯繫相應部門,告知並協助他們申請救助,連結落實各項包括教育、醫療等的保障政策等。
鎮雄縣將困境兒童服務體系納入脫貧攻堅整體佈局,對符合福利政策保障條件的困境兒童,針對不同困境類別採取不同關愛保護和福利服務措施,努力實現政策保障不漏一人。
據了解,通過幫扶干預機制,截止目前,鎮雄縣已對1,235名分散供養的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按季度發放1,274元/人/月的生活補貼,對41名集中供養的孤兒按季度發放1,974元/人/月的生活補貼。對符合殘疾人兩項補貼的困難殘疾兒童和重度殘疾兒童發放護理補貼和生活補貼。對貧困家庭兒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對217名16或16周歲以下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未成年人發放732元/人/月補貼,不符合孤兒認定條件的,納入特困人員保障範圍。
記者採訪的兩個家庭都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就是在兒童主任和村委的走訪後,由政府補助修繕改造危房,老人和其他家庭成員對接了低保、養老保險、新農合等保障政策,孩子可以免費上學,還有助學補助。針對兩個家庭的年輕勞動力都有疾病的情況,村委和鎮政府為家中的老人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崗位,結合社會捐助,養殖産業就近吸納,通過多種渠道和多元化途徑實現了減貧脫貧。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決策部署,各地大力推動返鄉創業就業、就業扶貧、隨遷子女就地入學等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兒童留守現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援。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與2016年首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的數據902萬人相比,下降了22.7%。
“對於貧困家庭,能出去務工的就去務工。不能出去的,通過就近發展産業來解決困境兒童家庭成員的就業崗位問題。”周銘強説。另外,通過辦好寄宿制學校等配套制度保障和支撐,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悉心的照顧和引導,實現有吃有住有玩有學,時刻感受到家庭般的安全溫暖和真愛關懷。
在創新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基層服務供給模式上,各地通過政府支援、民政採購、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服務等方式,拓寬思路、靈活機制。
在江蘇,為切實減輕困境兒童及其家庭因意外傷害與重大疾病所産生的經濟負擔,鹽城市2018年在蘇北率先為全市18周歲以下所有困境兒童辦理平安健康險,並將此項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無錫、泰州等地作為蘇南、蘇中的試點地區,也已開展困境兒童保險相關工作,進一步完善引入市場力量推動困境兒童保護工作的制度建設。
用慈善之手聚社會合力 托舉困境兒童美好明天
關愛和保護困境兒童,不但需要精準,更需要各方合力。尤其是對其他沒有在政策保障範圍內的困境兒童,更需要聯合社會力量實施補充救助。
雖然,在鎮雄,關愛兒童的機構組織和活動場所已達600多家,但還是不夠覆蓋。周銘強認為:“解決困境兒童的幫扶問題,需要政府主導牽頭,同時也離不開有大愛、有實力、有經驗的一些慈善組織的協力參與。他們有經濟優勢、有先進的運作機制,更有心理干預方面的專業優勢。”
民政部《關於做好當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引導和支援公益慈善組織,通過建立專項基金、設立慈善項目、發動社會募捐等形式,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救助幫扶,才能形成與政府救助的有效銜接、接續救助。
在鎮雄關愛兒童工作方面,如愛佑慈善基金會等公益慈善組織,從資金、理念、人才、資訊、管理機制等多個方面給予了當地很多幫助和指導。他們通過兒童之家對困境兒童及家庭進行福利輸送,通過兒童福利主任對困境兒童實施心理健康救助、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等,切實解決了一部分困境兒童學習、生活、成長中的實際問題。
在探索困境兒童服務專業化、精細化、精準化方面,既有公益組織,也有像短跑名將張培萌這樣的志願者和愛心人士。
全運會百米冠軍、愛佑安生體驗官張培萌體驗“兒童福利主任”
國慶前夕,百米飛人、中國鋼架雪車隊隊員張培萌作為“愛佑安生體驗官”走進雲南省鎮雄縣堵密村,化身兒童福利主任,以奧運見聞和專業的運動指導現身説法,親身示範教孩子們學習跑步,給孩子們送營養包。“孩子們最高興的不是比賽或者獎品,而是有哥哥姐姐陪伴、有小夥伴們一起學習的快樂時光。”現場的愛佑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表示。
從持續走訪困境兒童家庭到跟進兒童成長,從物質補充、福利對接到精神陪伴、關愛困境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孩子們的心漸次“亮了”,貧困家庭脫貧的信心與幹勁“強了”。
國家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説,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發展和成就。兒童福利從孤兒向所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延伸,每年服務保障1,400多萬兒童。殘疾人兩項補貼惠及1,006萬困難殘疾人和1,193萬重度殘疾人。
努力使所有兒童都能擁有美好燦爛的明天,是每個家庭最大的願望和期盼,也是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基礎和支撐。保護好祖國的下一代,就是保護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只有繼續加強貧困地區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提升兒童關愛服務能力、建強兒童關愛服務力量,完善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強化兒童關愛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地托舉起困境兒童的未來。(記者崔元苑)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點亮困境兒童“心燈”跨越關愛救助的“最後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