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榆林定邊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 産業扶貧帶動村民穩增收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産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為此,榆林市定邊縣立足實際,採取因地制宜、種養結合的辦法,大力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養殖業和種植業,通過政府扶持,不斷壯大産業規模,使群眾實現脫貧摘帽穩定增收。

楊井鎮位於定邊縣東南山區,地處白于山區腹地,距縣城45公里,是定邊東南山區的文化、經濟、物流、商貿中心,屬於典型的以種養結合為主的農業鄉鎮。該鎮偏遠的南莊村山大溝深,全村有南莊、武家灣、雷澗口、任崾峴4個自然村,全村188戶886人,村民居住分散,其中貧困戶44戶191人,被劃定為省級貧困村。

今年40歲的魯峻旺是定邊縣楊井鎮南莊村村民,以前他在外面靠開計程車、打工為生,年收入約3-5萬元。2012年,在外闖蕩的魯峻旺決定回鄉創業,家鄉地廣人稀,長不出值錢的農作物,他的項目便是養羊。

1

魯峻旺在羊圈裏熟練的餵養,今年出欄的羊預計能給他帶來20多萬元的純收入。賀冬鵬/攝

為了支援當地發展養殖業,政府當時給魯峻旺補貼了5隻母羊,並免費幫他建設羊圈,加上他自己買來的20隻羊,經過近六年時間的繁殖,現在已經有400多只。

“今年的純收入預計有20萬元左右。”魯峻旺介紹,現在養殖規模擴大了,自家原本有200多畝地,後來又承包了100多畝,都用來種紫花苜蓿和高粱,那是養羊的好飼料。

個頭不高的魯峻旺,成了南莊村的養羊大戶,儘管時光和乾旱貧瘠的黃土地已在他臉上留下道道刻痕,但他樸實的笑容裏透著自信。採訪過程中,魯峻旺提著飼料桶在熟悉的羊圈裏餵養,腳下一溜小跑,步子很輕快。2013年被識別為貧困戶,2015年就實現脫貧,魯峻旺靠自己的勤勞過上了好生活。

2

楊井鎮黨委副書記、南莊村原黨支部書記王德志介紹村上種植的紫花苜蓿和養羊産業情況。賀冬鵬/攝

楊井鎮黨委副書記王德志,是南莊村原黨支部書記,他介紹,楊井鎮補貼鼓勵貧困戶發展羊子養殖、生豬養殖、牧草種植,以種養結合的方式發展産業脫貧,南莊村羊子存欄量7000余只,飼養量1萬多只。

“我們一方面幫助群眾修建羊舍,規模化養殖,另一方面鼓勵群眾大面積種植紫花苜蓿,南莊村牧草種植面積達2750畝,養羊飼料有了保證。”王德志説,南莊村還成立了集體合作社,引進優良羊品種以及對羊進行統一防疫,養羊戶抱團發展。

此外,村上還積極開展電商扶貧,為全村小雜糧及白絨山羊肉銷售拓寬了渠道。截至目前,南莊村除了1戶1人五保戶,全村44戶191人全部脫貧。

産業扶貧,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群眾選準路子,讓群眾得到物質收益的同時,不斷提升把産業做大做強的幹勁。定邊縣因地制宜、種養結合的做法,讓畜牧産業脫貧致富的規模效益初步顯現。(劉彬)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