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神木市爾林兔鎮:搭上旅遊文化産業脫貧快車

編者按: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為全面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農業農村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生動講述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推出“春風又拂面 鄉村振興正當時——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産業扶貧才能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位於神木市西北部的爾林兔鎮,就有兩座靠著産業發展,為群眾摘掉貧困戶“帽子”的村莊——袁家圪堵村和木獨兔村。

袁家圪堵村傳統手工藝成為致富手段

早上八點半,55歲的當地村民白家飛來到了袁家圪堵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和其他務工村民一起把蒲草、柳條編製成實用的工藝品,編筐、編簍……廠房內一派繁忙的景象。

1

白家飛正在編織柳條工藝品。賀冬鵬/攝

一技在手,致富不愁。袁家圪堵村通過“課堂+基地式”的方式讓群眾掌握了這項傳統手工藝技能,將就業機會打包送到貧困群眾家門口。從今年2月份開始,白家飛參加了村兩委班子組織的村民特色工藝品培訓。如今,她不僅家裏養著十幾頭豬和羊,還有了一份“固定工作”,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是創業時期,將來廠子做大了以後,我們編的東西就會賣到全國各地。”白家飛説起村裏這項事業,顯得很高興。

2

村留守婦女們編制的果籃。賀冬鵬/攝

作為神木市扶貧重點村,袁家圪堵村把貧困群眾嵌入産業發展中,採取“企業+村支部+貧困戶”的方式,吸納當地貧困戶就業,使群眾自身“造血”能力得以提高,困難群眾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脫貧,截至2018年底,袁家圪堵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已達1.85萬元。

此外,為改善人居環境,讓扶貧産業真正變成富民産業的同時,袁家圪堵村2019年共投資180萬元進行了道路清理和民居改造,實現垃圾集中處理、污水有序治理,環境衛生得到很大提升。

今年,袁家圪堵村還計劃修建村風鄉賢文化館,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村容村貌的改變和鄉風文明的建設讓群眾的思想也在逐步發生變化,變被動為主動,對幸福生活有了盼頭。

木獨兔村建立旅遊文化産業鏈

北鄰內蒙古伊金霍洛旗,西接榆林市榆陽區,地處陜蒙交界處。從去年開始,木獨兔村因地制宜,依託自身生態環境、文化內涵,以旅遊業為發力點,開發了“大漠漁村”項目,著力打造脫貧路上木獨兔鄉村田園生活新名片。

3

大漠漁村項目規劃相關介紹。賀冬鵬/攝

“通過設置‘農夫集市’來幫助經濟困難的村民,讓他們以小攤的形式來搞實體經濟。”木獨兔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建雄介紹道,從前大部分村民以農業為生,收入較低,生活相對閉塞,自從在市扶貧辦的扶持下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旅遊産業,如此一來,既發展了實體經濟,也增加了就業崗位,還將有效帶動周邊貧困戶穩定增收。

該項目著力打造一流鄉村旅遊體驗地,以4A級景區紅鹼淖為依託,以鄉村休閒為主,開發鄉村動物園、蒙古包區、垂釣體驗區、鄉村集市、水上活動區等多個功能區,將吸引著更多人來此休閒娛樂,正在蓬勃發展的漁村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

4

正在建設中的活水湖泊。賀冬鵬/攝

今年以來,爾林兔鎮朝著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方向,從加大民生投入、加快産業建設以及發展文化旅遊等方面入手,為實現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陳穎)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