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人口1000.37萬!西安邁入“超大城市”

截至201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922.82萬人,常住人口達1000.37萬人,西安正式邁入 “超大城市”圈。

昨日,市統計局持續發佈的系列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西安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人口素質穩步提升,人口紅利效應顯著,人口性別比逐漸下降。

去年全市出生人口12.23萬人

伴隨著西安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生育水準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人口再生産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較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 “現代型”演變,人口增長情況也隨之出現一系列變化。

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達12.23萬人,達到近27年以來的峰值。而隨著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等規劃落地實施,以及“史上最寬鬆”戶籍新政、百萬大學生留西安等各種利好政策的推進,西安市吸納了更多更優質的人口資源,僅2017和2018兩年,全市凈遷入人口達88.79萬人,佔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市凈遷入人口的三成以上,人口遷移成為此階段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截至201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922.82萬人,常住人口達1000.37萬人,西安市正式邁入 “超大城市”圈。

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是1978年的44倍

人口文化素質是反映人力資源綜合品質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安市始終堅持“教育奠基,科技興市”的方針,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形成了多種類、多層級的教育體系,使西安市人口文化水準繼續向更高層次邁進。

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2015年每十萬人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6880人,是1964年的14.3倍;每十萬人擁有高中學歷的人口為19800人,是1964年的5.4倍;每十萬人擁有初中學歷的人口為31370人,是1964年的3.5倍;每十萬人擁有小學學歷的人口為13670人,是1964年的41.3%。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結構重心穩步上移,受教育水準持續提升,人口素質不斷增強。

高學歷人口大幅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僅有1374人,1978年增加到28785人,2008年達到了60.10萬人。2018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共63所,在校學生127.13萬人,較2008年相比人數翻了一番,是1978年的44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925倍。高學歷人口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實現了從少數到大眾的轉變,教育層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安市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少兒撫養比(0-14歲人口/15-64歲人口)從1964年的76.57%下降到2018年的18.34%,下降58.23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從1964年的5.74%上升到2018年的15.06%,上升了9.32個百分點。總撫養比從1964年的82.31%下降到2018年的33.40%,下降了48.91個百分點,相當於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撫養老少人口從82人減少到目前的33人,極大地減輕了人口的社會負擔。從總撫養比的時間序列考察,2010年為27.15%,是這一下降過程的最低點,隨後開始逐漸回升,但目前人口年齡結構仍呈青年人口比重大、老年和少兒人口比重小的典型的“中間大、兩頭小”橄欖狀,説明西安市仍處於勞動力供給充足、人口社會負擔相對較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利的“人口紅利期”。

人口性別結構不斷優化。新中國成立後,西安市人口性別結構逐漸優化,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呈現下降趨勢。按戶籍人口計算,1949年全市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1.42,到2018年人口性別比為100.04。自2003年以來,西安市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總人口男女比例已連續15年下跌。男女人口數量差從2003年的24.05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0.2萬人。人口性別比呈現持續下降走勢,一方面表明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人們的生育觀念和性別偏好也在發生轉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昕)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人口1000.37萬!西安邁入“超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