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本民生保障經費遞增機制實現全覆蓋
9月19日,西安市第十三次民政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堅持涉及民生資金優先安排保障,實現了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基本民生保障經費遞增機制全覆蓋,全市民政事業費支出由2012年的29.89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6.9億元。
農村特困人員
基本生活標準全省最高
近年來,我市進一步織密織牢民政兜底脫貧“保障網”,兜底脫貧的規範化、精細化水準不斷提高,基本實現了應兜盡兜、應保盡保。
堅持縱向提高救助標準,橫向拓展救助範圍,建立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體,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教育資助等10大類制度為補充的“1+N”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城市低保標準為660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為450元/人/月,標準全省最高。2018年底,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和兜底保障工作被國務院通報表揚。
在保障困難群體方面,建立市級層面的“社保兜底辦公室”,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會商研判、聯席會議和考核制度。印發《西安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實施辦法》,將農村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集中供養1320元/月、分散供養700元/月,增加了照料護理標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發放基本保障金800元,標準均為全省最高。
全市建成各類
養老床位5.6萬張
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先後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10余個扶持養老産業發展的獎勵補助、稅收優惠、費用減免政策,大幅提高了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標準。率先出臺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和養老機構綜合保險兩項制度,惠及25萬老年人和所有養老機構。
同時,印發《西安市養老服務設施佈局規劃》,建成西安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創新推廣“虛擬養老院”“嵌入式養老”等新型模式。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社會力量投入養老産業,引進中民、榮華等多家品牌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和農村養老服務。積極探索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進公建民營,目前全市已有7家“公建民營”養老機構,佔比30%。今年5月,我省最大的“公建民營”項目西安曲江老年服務中心投入運營。
目前,全市共發展各類養老機構2287個,建成各類養老床位5.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6.1張,基本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級養老服務體系。
此外,我市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強化,村務公開工作全面加強並在全省推廣。社區治理水準不斷提升,全市設立網格單元6163個,網格員14193人。參與社區治理的社會組織達到2483個,註冊志願者119萬人,註冊志願服務組織4392個,培養專業社會工作人才4863人。出臺國際化社區建設指導標準,建設市級“美麗社區”108個、農村社區綜合示範點30個、精品國際社區10個。(記者 張端)
來源:西安新聞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安市基本民生保障經費遞增機制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