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創新港,是中國西部科技的“江海口岸”

——訪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校長王樹國

今年9月,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即將迎來她的第一批新主人。進駐創新港,這是西安交通大學在第三個甲子新征程中的再次西進,是對“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辦學定位的堅定踐行,更是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交大動能。

2014年6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領導赴西鹹新區實地考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智慧學鎮”選址王毓安/攝

近日,本刊記者走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專訪該校黨委書記張邁曾、校長王樹國,感受創新港跳動的創新脈搏,直擊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探索實踐。

進駐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對西安交大來説,意味著什麼?

張邁曾:21世紀的中國正在走向輝煌,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夢想的進程中,高等教育應該成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強大動力,引領社會發展,這是社會賦予高等教育的使命。在邁向第三個甲子的征程中進駐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對於西安交大來説,意義非凡。

進駐創新港是對交大初心和使命的堅守擔當。為民族而生,為時代而生,辦大學就是要體現國家意志。創新港是教育部和陜西省共建的國家級項目,進駐創新港,是西安交大主動搏擊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創新之舉,也是學校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大手筆。

進駐創新港是交大人的“再次西遷”。當年,交通大學師生手持“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乘車證,從上海遷往西安,教授帶頭西遷,學子踴躍隨行,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為祖國西部奉獻了一顆奪目的高教明珠。如今,交大人再次向西向遠方,吹響第三個甲子征程的創業號角,就是要在大西北鑄造未來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科技引擎,打造一個最具典範的智慧學鎮。

進駐創新港是對未來大學形態的探索和實踐。作為承擔“雙一流”大學建設重任的大學,我們必須在內涵、底色和精氣神上下功夫,必須將大學自身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大格局中,走出象牙塔,與社會高度融合,才能成為引領社會發展源源不竭的創新源泉。創新港不是要辦一個新校區,而是要探索21世紀大學怎麼辦?我們要通過大學形態的重構,讓大學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提供供給側服務,進而引領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

創新港將如何引領“雙一流”建設?

王樹國:首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有系統的思維。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就是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這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也是高等教育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去彌補自身的短板。

其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有世界的思維。中國高等教育正在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們不僅要用歷史的思維看過去、現狀和未來,更要用世界的思維看中國發展的問題,用世界的視野把中國“雙一流”納入到世界整體範疇當中去考慮,既要考慮中國發展的需求,又要考慮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走勢。

最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還要有創新的思維。中國大學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我們和社會的發展相脫節。創新源於興趣,源於對國家、社會的使命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發展的使命感。與此同時,大學應該以學生為本,確立更高層次的培養目標,要盡力構建一個大學與社會互通互融的通道,讓培養的學生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成為社會發展的脊梁。

創新港順應時代的步伐,將徹底解決大學與社會脫節的問題,重構大學的辦學體系,讓大學與社會無縫對接,建立一個“校區、社區、園區”三位一體的全新模式。它既是大學,又是社區,既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又是人類文明的傳播器;既著眼於世界科技前沿,又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它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開放的具有國際視野和發展理念的、並與社會交流互動的21世紀大學新形態。

創新港將為陜西發展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張邁曾:在建設創新港的進程中,西安交大與陜西省緊密合作,為科技強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不懈努力。陜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援創新港建設,一次性批復29個陜西省科研基地落戶創新港。創新港積極謀劃,在南側西鹹新區、北側咸陽高新區建設産業承載區,進一步擴大創新港的輻射作用,建設輻射西部的“創新碼頭”,實現人才、資訊、資本等市場要素的穿梭流動。

創新港立足於陜西,但又不僅僅局限于陜西,而是要在陜西這塊土地上來引領整個中國西部乃至更大範圍的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西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創新港毅然擔負起科技創新引擎的重任。

打造人才高地——西安交大將現有的以院士為代表的國家級專家隊伍及其團隊佈局在創新港,堅持自主培養與積極吸引創新型人才相結合,建成後將新增兩萬餘名博士、碩士,匯聚不少於5萬名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打造人才培養與集聚的國際高地,成為中國西部的“智高點”。

匯聚科技動力——這裡將堅定落實“三個面向”,建設26個研究院,匯聚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基地28個,合作共建智庫13個,省部級重點基地1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大型儀器設備公共平臺8個,探索科學前沿,重點解決影響國計民生的卡脖子技術問題、行業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等。

構築創新源頭——西安交大將已取得的國家級科技創新成果以及發明專利、可轉化科研成果全部投入科技創新港。創新港還將重點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成果轉移中心,實現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高新企業孵化和規模産業核心技術的源頭供給。

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

創新港如何體現“港”的開放包容?

王樹國:港是開放的,它具有“吞吐”的能力。“吞”即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引進國際高端技術,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吐”則是發揮創新港自主創新能力,將優質的創新成果與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推向社會。

創新港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但更重要的是它核心內涵的開放:向所有高層次人才開放,向所有創新型企業開放。依託多學科人才、科研優勢與陜西省産業優勢,我們選定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資訊技術、大數據、生態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作為主攻方向,要利用創新港平臺搶佔現代科技制高點,增強國家博弈主動權。以科技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經濟轉型和發展模式轉變。通過統籌科技資源,組建政府、高校、企業創新聯盟。構建“産學研投金”體系,實現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推動科技成果就地産業化、市場化,打造一個創新驅動的平臺。

通過學科交叉、協同創新,産生源源不斷的科技成果。創新港與一流大學、世界500強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的實質性合作,通過設立聯合研發中心、開展技術攻關等方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帶動開放合作,像美國矽谷一樣激發原始創新不斷開花結果。創新港把社會發展的需求作為大學研究的出發點,站在世界最前沿,和行業一起摸爬滾打往前衝。

進駐創新港後,交大將如何發力?

張邁曾:西安交大是陜西的交大,中國的交大,也是世界的交大。探索一流大學新形態、塑造立德樹人新架構、構築科教融合新高地、打造一流學科新格局、創新國際合作新模式,西安交大以“五新”理念打造創新港,建設“雙一流”。

勤奮是底色、改革是路徑、拼搏是狀態。建設創新港是全體交大人的事業,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事業,是中國發展的事業。我們人人走在歷史深處的進程中,都把精神的品格和拼搏的狀態定在昂揚奮進的標點上。交大人要牢固樹立“兩座豐碑”理念,打造具有經驗示範性的“項目豐碑”和展示精神追求的“廉政豐碑”,用西遷精神的滋養,用艱苦創業的鬥志,用對自己和對學校負責的態度,用保護已有成果的決心,用對問題一步步深化解決的思路,用頭拱地也要落實的韌勁,一個一個地爭取新的成功,用最大的幹勁建設好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西安交大一定能把創新港建成承載創新驅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促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探索一流大學新形態,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平臺!

(當代陜西—陜西網梁生樹 梁芝芳 李彬)

來源:陜西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創新港,是中國西部科技的“江海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