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2019年廣州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強化區域協同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置身廣州,人們感受到陣陣科技脈動:“天河二號”的超強計算資源輻射港澳;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産業交流合作的主陣地;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産業聯盟致力於提升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半導體産業競爭力……

協同創新浪潮,超越了行政區域界線,各方資源共同在廣州交融碰撞。廣州正與大灣區城市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9月10日,2019年廣州科技創新大會提出,協同創新要形成強大合力。在這一過程中,機制比成果更重要。為此,廣州從平臺建設、制度創新、協同聯動等諸多方面著手,遵循“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生態優化”的科技創新規律,全力建設科技創新強市。

平臺建設 打造珠三角大科學裝置“指揮中心”

基礎研究是創新鏈條的起點,是技術創新的源頭支撐,是産業走向高端的根基。中央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打好基礎、儲備長遠,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廣州正在謀劃中科院珠三角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打造珠三角大科學裝置‘指揮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在做客“羊城學堂”時表示,廣州將聚焦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兩大關鍵點。

近期,廣州著力貫徹落實《廣州市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實施方案》,積極構建以高水準實驗室建設為龍頭,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為支撐,以國家、省、市聯合基金和粵港澳大灣區(粵穗)開放基金為引導,以基礎研究重大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以前沿研究自由探索為補充的基礎科學研究支援體系。

2019年5月6日,廣州市與中科院簽訂協議,共建廣州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區和先行啟動區,並以明珠科學園建設為牽引,重點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交叉學科平臺、成果轉化中試應用、科教融合等四大功能區。

2019年9月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明珠科學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舉行,南沙明珠科學園首批5個項目預計9月底正式動工。廣州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錘落地。

具體舉措上,廣州推進高水準省實驗室建設,聚焦國家戰略和省市優勢領域,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省實驗室,使之成為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創新重要的策源地。目前,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學術成果豐碩,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已全面啟動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和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籌建工作有序推進。

同時,廣州著力構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聚焦深地鑽採探測、海洋科學研究、太赫茲科學探索、空天科學技術等國家戰略領域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力爭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當前,新型地球物理考察船、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新一代潛航器順利開展,冷泉生態系統、人類細胞譜係等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均已在廣州啟動。

制度突破 賦予研究者信任與自主權

8月初,一筆來自廣州的科研資金首次成功跨境撥付至香港。廣州通過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向香港科技大學撥付香港分部2019年建設經費和港澳科研開放基金。這是源於今年3月20日,《廣州市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實施方案》的印發。

根據相關政策,廣州市政府部門將與廣東省科技廳共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粵穗)開放基金,每年投入8000萬元,共同支援粵港澳地區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由此,廣州科技項目資金可以劃撥入境澳地區使用,港澳高校、科研機構無論是項目牽頭單位還是參與單位,市財政科研項目資金均可直接跨境撥付入境澳兩地單位賬戶。

“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這些舉措將有利於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王越西談到。

近年來,廣州逐漸由“資源支援”,轉向“制度突破”,以體系規制搭建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據透露,廣州年內計劃修訂《廣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出臺《廣州市進一步加快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廣州市服務科研院所建設發展的若干措施》,落實新型研發機構經費使用“負面清單”。

“以往的科技經費管理是‘正面管理’,大家普遍反映不夠靈活、用途比較單一。”王越西表述,為改變這一現狀,廣州建立完善了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按照能放盡放的要求,放寬科技經費使用門檻,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

除此之外,廣州還將推動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落實中央和省鼓勵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政策,研究制定廣州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和管理機制;實施“廣聚英才”工程行動計劃,全力集聚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協同創新 佈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金字塔頂尖平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力量。”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介紹。

據《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國家將依託粵港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選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特定區域,研究佈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科學中心”)。

創建科學中心,是提升廣州科技教育中心功能的重要途徑,對於廣州發揮核心引擎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保持經濟社會發展領先優勢有著重要意義。

為此,廣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攜手,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首先,廣州積極強化與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例如,聯動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州段)建設,探索人流、技術流、資金流、資訊流融通發展政策;深化與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等城市戰略合作,以廣深港、廣珠澳兩條“走廊”為主體,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珠江東西兩岸協同聯動發展;落實廣佛同城化發展戰略,推動在廣州南站片區、荔灣海龍科創區及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打造廣佛科技創新城。

其次,廣州深化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及國內城市科技創新合作,發揮廣州—佛山極點帶動作用,攜手深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廣州發揮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科技服務體系健全優勢,著眼珠三角地區民營經濟繁榮、製造業發達、創新需要巨大的情況,承擔“創新大腦”和“樞紐服務”的重要角色,增強創新帶動、集聚和輻射功能,促進協同發展,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

此外,廣州大力拓展國際創新交流合作。具體而言,廣州通過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進與烏克蘭、白俄羅斯、以色列、新加坡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國際創新合作上新水準。同時,發揮美國矽谷、波士頓等駐外辦事處作用,拓展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的創新合作。廣州還在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提升廣州在全球科技創新網路中的位勢。(記者 李鵬程)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2019年廣州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強化區域協同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